星雲大師 世界佛教美術圖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總監修 |
在世界性的宗教中,佛教的文物最為豐富。尤其佛教藝術的形成,以人為本,在審美與信仰之間,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兼具宗教和藝術的雙重功能。
記得十八歲時,還在焦山佛學院讀書、一個青澀少年的我,提議在鎮江舉辦一個「佛教古物展」。此舉對當年保守的佛教界而言,猶如石破天驚,沒想到竟能蒙雪煩院長允准,在沒有任何辦活動的經驗下,如火如荼地規畫、聯絡、布置、發動,吸引數十萬的人潮前來參觀。展出的佛教文物有:金山寺蘇東坡的玉帶、明朝書法大家文徵明的字畫、伏波將軍的戰鼓,以及其他各寺院的秦磚、漢瓦、龍袍、龍蛋等。
後來,在我弘法各處時,就留心佛教文物的搜集。我經常省下飯錢作為購買費用;我忍受手酸腿麻之苦,不遠千里捧回石雕佛像;甚至,也曾遭受同道譏諷,認為我在「跑單幫」經營生意,我都不加辯解。現在,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許多的石雕佛像,就是我當初在各地購買搬運回來的。
佛光山開山之初,為了讓信徒遊客從認識佛教的文物法典,進而了解佛教的具體內涵,欣賞佛教藝術之美,就在現在的佛光山叢林學院裡,設立一處簡單可以陳列佛教文物的櫥櫃。一九八三年,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啟用,成為臺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
後來,分別在臺北、宜蘭、臺中、彰化、臺南、高雄、屏東等開辦美術館;甚至,一九八八年在美國西來寺設立佛教寶藏館;一九九一年,為法國巴黎古堡廣羅佛教法物;從一九九六至二○一二年間,又分別在澳洲南天寺、墨爾本講堂、馬來西亞東禪寺、紐西蘭南、北島佛光山、大陸蘇州嘉應會館、揚州鑑真圖書館、宜興大覺寺、香港佛光道場、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巴黎法華禪寺等,相繼成立了二十三所佛光緣美術館。
其中,擔任總館長的徒眾如常法師對此貢獻尤多。雖然年年為了龐大的維護開銷入不敷出,但從大眾讚許的聲音和眼神,我肯定了多年來的信念。這不僅具有弘法度眾之功,也同時兼有保存佛教文物之效,這也是我一再努力,希望做到「佛教與藝文結合」的目標。
我經常雲遊世界各地弘法,在英、法、日、德、俄等國家博物館,見到佛教的犍陀羅藝術、中亞的佛像、中國的佛教文物等,受到了良好的收藏保存;這些博物館也經常舉辦多種佛教藝術展覽,或是成立相關常設展出。看到這許多典藏的佛教美術精品,能夠呈現在世人眼前,心中頗感歡喜。
我也參訪過大陸甘肅敦煌、重慶大足寶頂山、北山、山西雲岡、河南龍門、江蘇棲霞山等石窟,以及印度八大聖蹟、阿旃陀石窟和東南亞佛教國家,如:印尼婆羅浮屠、緬甸仰光大金塔、泰國大城遺址、柬埔寨吳哥窟等地,都留有我的足跡。瞻禮這許多建築、寶塔、石刻、壁畫等作品,從參觀者專注凝視的眼眸、流連忘返的腳步、不捨離去的徘徊當中知道,佛法的生命,已注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佛教藝術確實是世人共有的珍寶。
面對這許多瑰麗莊嚴的文化遺產,我感到這不僅是宗教性、藝術性,更具有時代的教育性與文化性。然而,內容的龐大繁複、題材多元,如何才能讓大眾一窺這藝術寶殿的堂奧呢?
想起自一九四九年起,我撰寫《無聲息的歌唱》,以擬人化的方式為佛門的法器發言,配上圖片,讓讀者認識它的形狀與功能。一九五九年,我將佛陀一生的行誼,以連環圖的方式,輔以幻燈片作為弘法教材;當時聽聞的信眾表示,對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有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聽聞者、見聞者,都認同這種配上圖片講說的內容,更容易讓人接受與了解。
五十多年來,我便經常留意這樣的佛教藝術出版,並且搜集不少這類的圖書。一九九五年開始,如常法師也曾幫助我編印一套適合佛教徒參考的《佛光教科書》,突破傳統佛教書籍的編輯方式,一頁至少配上一張圖片,讓讀者在閱讀時,同時還有圖片的說明。出版後,果真獲得熱烈的回響與反應。
至此,心中浮現「何不編輯一套佛教美術辭典」的想法,這樣,就可以將浩如煙海的佛教美術資料,分類整理,圖文介紹,加上現代影像,作為資訊傳達的工具,必定更可以裨益大眾欣賞與查閱。
二○○二年,就讀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的徒眾如常法師,對佛教藝術尤具遠見修養,在獲悉我的想法理念後,他發心搜集海內外佛教美術資料,請教相關領域的學者,乃至聯繫佛光山海內外道場與佛光會員協助拍攝、提供圖片等,甚至發動佛光山的義工,開始投入龐大的資料整理。
我聞言後,頗感欣慰,於是將五十年來搜集的相關佛教美術書籍一一捐出,讓如常法師成立編輯部,著手進行相關工作,並且將林清玄著作《浩瀚星雲》一書所得的版稅新臺幣一千萬元,作為這套書籍的編輯行政費用。這便是《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的緣起了。
在編輯這套圖典的過程中,佛光山陸續在全世界成立二十三所佛光緣美術館。一個宗教團體成立美術館,它的宗旨、經營理念、管理心態,與社會上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是有所不同的。佛光山自開山伊始,就主張「以文化弘揚佛法」,四十多年來,不斷致力佛法人間化、生活化、藝文化,藉由藝術、文化帶動佛法的弘傳,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接引不同根機的眾生,「佛光緣美術館」就是依據這樣的精神目標而設立。除了必須重視典藏資料保存和管理之外,更須積極編輯典藏圖錄,以對大眾展示公開。
這是源於在我弘法數十年當中,經常有信徒、收藏家、藝文界人士,美意相贈知名作家的書畫,或是曾經與佛光山有緣的藝術家,他們將作品捐予佛光山典藏。如:旅美畫家李自健,大陸美學藝術家史國良、高爾泰、何山、賀大田、田雨霖、豐一吟,以及臺灣的李奇茂、施金輝,和香港阿蟲先生等等。其間,更蒙震旦文教基金會陳永泰、陳白玉葉賢伉儷捐贈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一批佛教地宮文物,此文物供養十方的參觀者外,部分作品也收錄在此套書中。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教授羅世平博士來臺灣講學,得知羅教授曾經主持和參與國內外多項學術合作專案,因為他的學識涵養以及對佛教美術史的研究,透過如常法師的因緣,我便邀約他一同參與圖典的編輯工作。羅教授深感這套書在學術界、藝術界與宗教界的重要性與歷史意義,便欣然接受這項巨大的任務。在他回到北京後,便將全國最優秀的研究生及教授一一組織起來,協助佛光山圖典編輯部從事撰寫與審稿。不分晨昏,無時不在縱橫古今、馳騁中外稿件之中,一一審核,使得辭書的編輯日漸成熟。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共有九千餘條目,近三百八十萬言,一萬五千餘張圖片,採隨文走圖方式,配上精簡的文字說明。包括:佛教建築四冊、石窟五冊、雕塑四冊、繪畫三冊、工藝、書法•篆刻與人物各一冊,加上總索引共二十大冊。內容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軸,搜集佛教美術存世作品,舉凡建築、雕塑、繪畫、書法、篆刻、人物、工藝,以及各博物館館藏品等八大類別的佛教藝術作品,都搜集在編纂之列,區域廣達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三十多個國家,重要博物館包括: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韓國國立慶州博物館等。光是各國語文的翻譯、考證及圖片的搜集,實為艱辛不易之事。
本套辭典為方便讀者查閱,另備多種檢索方式如:「總索引」、「詞條漢語拼音索引」、「圖片索引」。在附錄上依各本內容,配有年表或圖表,作為補充正文的相關資料。
五十年來,諸多的好因好緣,加上現代化弘法的需要,促使了這套書的產生。主要編輯委員有:心定、心培、慧濟、慈惠、慈容、依空、慧傳、永明、永進、滿果、滿義、滿光、覺培、如常、慧知、慧讓、覺居、妙士、妙凡、羅世平、陳慶英、金申、林保堯、黃文昆、賈應逸、王鏞、王海濤、崔勇、李裕群、邵軍、張總、謝繼勝、成耆仁、韓東洙、劉濤、李福順、林文彥、游國慶、陳清香、嚴智宏、張宏實、潘亮文、潘襎、陳奕愷、陳俊光及蘇鉉淑等。
編委中,總顧問羅世平教授更帶領王云、李翎博士和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博士生王中旭等二十六人。本山弟子則由如常法師領導,有永智、覺了、妙年、妙繹、妙果、如玄、如展與英文編輯慧開、慧峰、滿和、妙西、妙光、有恆、妙地、有紀、有律,以及叢林學院畢業的王美智、潘綺媚、周媛及王玉梅等人參與,除了撰寫之外,更負起編務的重責大任。
尤其佛光山信徒趙翠慧、胡麗慧、周莉加與默默付出的義工及護持的信徒,加上海內外佛光道場僧信二眾的支援等,可以說,這是佛光山再一次僧信二眾「集體創作」的成就。
本套書的出版,最大的期盼是希望為佛教、為藝術留下基礎資料,倘若發行後,能引起建築界、教育界、雕刻界、書畫界、工藝界、文化界的參考重視,導引讀者進一步閱讀相關佛教藝術的書籍,學習更多、了解更多、喜愛更多,乃至從一張張珍貴的圖片中,獲得內心的法喜與充實,進而愛護佛教藝術文物,那麼這套書的出版,就已達到最大的意義和願望了。
未來,本套書並將出版英文版及光碟版,以利廣弘海內外和方便大眾的使用。祈願透過佛教藝術的光芒,讓世人看見佛教文化的內涵,獲得佛法的歡喜和利益。是為序。
二○一二年十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