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十三 卷 別:石窟
頁 碼:9/5_1865
麟游石窟
麟游石窟
陝西麟游
 
麟游石窟第1窟主像
麟游石窟第1窟主像
唐代(618~907)

高3.8公尺
 

麟游石窟
lin you shi ku

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麟游縣。主要由慈善寺石窟和麟溪橋石窟兩大石窟群組成。開鑿於隋仁壽年間(601~604),唐代(618~907)續建。慈善寺石窟群位於麟游縣城東約8公里的漆河西岸崖面上,主要包括三個窟,自北向南依次排列。據清《麟游縣志》卷二載:「慈善寺在縣東三里,崖下石龕中有唐永徽四年(653)鐫刻石佛像,特工致」。
 第1窟現窟口寬4.3公尺,窟內最寬處6.9公尺,高7.2公尺,進深5.4公尺,平面整體略呈馬蹄形。東面開圓拱形窟門,北部殘毀。窟內南、北、西三壁下部設倒凹字形壇,主像坐落於高1.5公尺的西壁壇上,高3.8公尺,肩寬1.6公尺,面相方圓,頸部細長,左手撫膝,右手殘損,內著僧祇支,外著雙領下垂式大衣,懸裳覆蓋佛座,背光雕刻極其繁縟。主像佛座背後與西壁之間留有可容一人寬的間距,形成可繞佛禮拜的通道。南、北二壇上依壁各雕一結跏趺坐佛像,佛像均面相方圓,著通肩大衣,雙手作禪定印,懸裳覆蓋佛座。北壁佛像高4.4公尺,肩寬2公尺,高肉髻,五官大小適中,面帶微笑;南壁佛像高4.3公尺,肩寬1.55公尺,低肉髻,細目微啟,鼻寬唇厚,表情肅穆。在南壁坐佛的左上側有一小龕,內有善跏趺坐佛一尊,佛像面帶微笑,兩腮豐腴,內著僧祇支,繫十字花結,外著雙領大衣,跣足。窟外南側開一雕鑿水平不高的方形小龕,與窟內造像應不存在組合關係,當為後期所補。
 第2窟北距第1窟9.5公尺。平面馬蹄形,券頂。主像位於西壁,高4.4公尺,肩寬2公尺,造型雄健有力。主像南側下方有一長方形石,上有典型的唐楷銘文,但字跡多模糊不清。南北兩壁分上、下段,各開一尖拱龕。南壁上龕雕一身手提淨瓶的菩薩立像,北壁上龕已毀。南壁下龕雕一佛二弟子,主佛結跏趺坐於束腰蓮座上,二脇侍弟子分立於兩側蓮台上。北壁下龕內雕一佛二菩薩,菩薩身體外側浮雕長莖蓮花。本窟造型具有典型的唐代(618~907)成熟期風格,有人推斷其開窟年代應為高宗(649~683在位)中晚期至武周時期(684~705)。第3窟尚未完工,西壁中部有一方形龕,內雕結跏趺坐佛一尊,風化嚴重,似為後世所補。
 麟溪橋石窟群位於麟游縣北,共計大小八個龕。其中第2龕為該處最大一龕,為平頂方形龕,高1.05公尺,寬1.4公尺,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肉髻低平,雙耳垂肩,內著僧祇支,外披雙領下垂式大衣,懸裳覆蓋佛座。左手撫膝,右手殘損。二弟子著雙領長衣,二菩薩高髮髻,一側手臂屈舉於胸前,一側手臂下垂,均立於素面台座上。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