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2/2_622
|
阿吉納丘 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庫爾干秋別 |
|
|
阿吉納丘
a ji na qiu
譯名為Ajina Tepe。位於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庫爾干秋別(Qurghonteppa, Khatlon)以西,瓦克仕河(Vakhsh River)谷地。當地即《大唐西域記》中所載之鑊沙國。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平定西突厥,其地東起阿爾泰山,越過阿姆河(Amu Darya),西至鹹海,全部疆土歸於大唐(618~907)版圖,由北庭大都護府統轄,下設州、府、縣,並在當地推行佛教;八世紀初阿拉伯人入侵,當地佛教遂告衰落。一九五九年發現佛寺遺址,翌年由前蘇聯考古隊發掘,出土的塑像殘塊約五百件,包括佛像、壁畫殘片等。二○○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日本政府合作維護。 該遺址呈長方形,由西北向東南方延伸,寬約50公尺,長達100公尺,分為南院和北院兩部分。據考察,其建築方式乃先挖掘土坑,後沿坑壁壘砌土坯,再向上逐層修建。北院為塔院,庭院平面呈正方形;中央有土坯築成之圓柱形佛塔,殘高6公尺,推測原高度應有12公尺,基座呈雙層「亞」字形,四面築階梯,塔身表面塗白色。庭院四隅應有小護塔,僅存二座。四周有券頂式迴廊,後壁闢殿堂和佛龕,各有台座,置佛坐像或佛立像;壁間有壁畫,繪佛像、說法圖、千佛、供養人及花紋圖案。北迴廊有七間小佛堂,其中三間有小佛塔殘片。西迴廊壁面為一排佛龕,中央為一小佛堂。東迴廊廊房內原有中亞最大的佛涅槃像,現藏該國國立古物博物館。南迴廊中央闢門,可通至南院。 南院為僧院,庭院平面亦呈正方形,以迴廊連接四周僧房和講經堂等。西迴廊中央闢集會所,南壁中央為殿堂入口,殿內存有塑像台座。發掘工作進行時,曾發現遺址內破壞嚴重,塑像、壁畫之殘片堆積如山,應為八世紀初伊斯蘭教入侵者蓄意毀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