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八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640
金燈寺石窟水陸殿
金燈寺石窟水陸殿
山西平順
 
金燈寺石窟水陸畫
金燈寺石窟水陸畫
 
金燈寺石窟水陸畫
金燈寺石窟水陸畫
明代(1368~1644)

 

金燈寺石窟
jin deng si shi ku

又稱寶岩寺石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城東南60公里處林慮山。據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平順縣志》記載,寺建於南北朝時期(386~589),元泰定年間(1324~1328)稱為金燈寺。石窟群鑿於山腰崖壁自然形成的石凹內。開鑿於明弘治十七年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04~1565)間。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物單位」。
 石窟和寺院均面南,依崖而建,現存建築七進院、洞窟十四個、佛龕三十七個、摩崖造像五百餘尊。石窟群以殿堂石窟最為突出,其中最大者為水陸殿,面積約120平方公尺;須彌座上雕有三尊佛像,約高3公尺,後雕有達窟頂的舉身光,後壁倒坐三大士像。水陸畫共計六十九幅。左、右壁上各有佛龕九個,內雕十八羅漢,造型各異。殿壁有九十幅浮雕壁畫,為佛傳和經變故事,雕工精細。
 金燈寺石窟中的造像題材,包括佛、菩薩、金剛、天王、羅漢以及佛教故事中的人物,皆形體秀美,雕造精細,仍可見唐(618~907)宋(960~1279)期間圓潤風格之遺風,獨具明代(1368~1644)俊逸特色,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中國石窟造像尾聲中的優秀之作。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