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九 卷 別:人物
頁 碼:19/1_167
狩野芳崖像
狩野芳崖像
昭和八年(1933)
藤田文藏(1861~1934)
青銅
日本東京台東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狩野芳崖
shou ye fang ya

原名幸太郎,後改稱延信、雅道,別號松隣、勝海等。生於一八二八年,卒於一八八八年。日本江戶(1615~1868)末明治(1868~1912)初期畫家。長門國(今山口)人。最初隨父親習畫,並於山口覺苑寺霖龍和尚座下參禪,深受感化,後來以「芳崖」為作畫筆名,據說係霖龍和尚所贈的法號。江戶弘化三年(1846)至江戶(今東京)入狩野雅信門下學習繪畫技法,承襲狩野派傳統畫法。
 明治十年(1877)至京都北部,從事陶器、漆器畫稿素描。明治十七年第二次日本國內繪畫共進會參展作品櫻下勇駒圖、雪山暮溪,深獲友人美國東洋美術研究者費諾羅薩(ErnestFranciscoFenollosa)的欣賞,因費諾羅薩的引介認識美術評論家岡倉天心,加入「鑑畫會」後積極創作新日本畫,成為日本畫革新運動之推進者,並致力於東京美術學校之創立。其畫風色調鮮豔,構圖新穎,在傳統狩野派山水畫中融入西洋畫的寫實性與深度空間。
 傳世作品有不動明王圖、伏龍羅漢圖及二王圖等,先後獲獎。另有岩石圖、曉霧山水圖及觀音菩薩像等,均藏東京藝術大學。其中不動明王圖、觀音菩薩像,現皆為日本重要文化財,觀音菩薩像又稱悲母觀音,為近代(1840~1919)日本畫代表作之一。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