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 奈良天平勝寶四年(752) 金銅 高14.85公尺 日本奈良 |
|
|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側面) |
|
|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台座蓮瓣(局部) |
|
|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台座蓮瓣(局部) |
|
|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台座蓮瓣復原圖 |
|
|
東大寺盧舍那佛坐像
dong da si lu she na fo zuo xiang
又稱奈良大佛。位於金堂。銅造鎏金,為現存日本最大的室內金銅佛像,佛高14.85公尺,台座高303公分,重500公噸。據《大佛殿碑文》記載,除國中連公麻呂、鑄師高市大國、同真麻呂外,有「金知識三十七萬二千七十五人、役夫五十一萬四千九百二人」。一九五八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奈良天平十五年(743),聖武天皇(724~749在位)將佛教立為國教,又因華嚴思想的盛行,頒發造立盧舍那佛的詔書。天平十九年開工,分八段接鑄。天平勝寶元年(749)接近完工,其後加鑄螺髮等工序。天平勝寶四年因祈求天皇病體安康舉行佛像開光,但整個背光完成則於寶龜二年(771),幾近三十年的歲月才圓滿完工。據《東大寺要錄》載,共用銅、金、汞等冶煉金屬739,560斤。完成之時,重達500公噸的大佛綻放出耀眼的光輝,成為日本的傲世之作。負責此鉅大鑄佛事業的總監督為國中連公麻呂,其功勞、巧思無人能比,被推為大佛師。 平安治承四年(1180)該像遭兵火燒毀,由俊乘房重源修復;室町永祿十年(1567)再受戰火毀壞,幸賴山田道安進行緊急修理;桃山慶長十五年(1610)的大風雨,大佛受損嚴重,公慶上人於江戶貞享三年(1686)開始,歷時六年再進行修理;元祿三年(1690)鑄造現在的頭部。 大佛的右腋至腹前和腳部及部分台座留存奈良時代(710~794)原貌,蓮瓣上的精緻線刻亦是原作。依《大方廣佛華嚴經》與《梵網經》所描述,線刻一蓮瓣一蓮華藏世界,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隨侍的菩薩及乘雲的化佛環繞其側,下方有二十六條橫線,再往下是須彌山、日輪及月輪,表示一花內有百億國土、無盡的世界,將盧舍那佛端坐於三千大千世界蓮華上的景象具體化,為奈良時代佛教美術之珍貴遺例。大佛背光的十六尊化佛,則象徵盧舍那佛示現出千尊釋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