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淨因寺大佛閣 山西太原 |
|
|
淨因寺 |
|
|
淨因寺大雄寶殿 |
|
|
淨因寺觀音閣 |
|
|
淨因寺地藏殿十王像(局部) |
|
|
淨因寺觀音閣內部 |
|
|
淨因寺觀音閣十八羅漢像(局部) |
|
|
淨因寺大佛閣阿彌陀佛坐像 |
|
|
淨因寺
jing yin si
又稱大佛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5公里處。據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土堂閣樓記》,漢代(206 BCE~220)時此地山崩裂陷成洞,洞內土丘高及十丈,狀若佛像,傳為「山崩現佛,淨土因緣」,故建寺稱淨因寺,俗稱大佛寺。金泰和五年(1205)重建,現存建築為明(1368~1644)清(1644~1911)重修後遺存。二○○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東臨汾河,西依崛●(山+圍)山。占地面積5,700平方公尺,原有三進院落,現存中院大佛閣、天王殿及東配殿,後院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等。院落間有圍牆和垂花門相隔。 大佛閣坐西朝東,依崖而建,為寺內主要建築,面闊三間,重檐歇山頂,綠琉璃剪邊。高二層,底層北、南、東三面設廊,第二層北、南、東三面設木欄杆。閣內前半部為磚石券窯洞,後半部則是土券窯洞,窯洞盡頭供奉高約10公尺的土雕阿彌陀佛坐像,佛前兩側分別塑高3.7公尺的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窯洞兩側石碑林立。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及四脇侍。觀音閣位於大雄寶殿東側,又稱羅漢殿,梁架徹上明造,殿內供奉木雕觀音菩薩及十八羅漢。羅漢群像坐於磚砌壁壇上,與唐朝(618~907)懷海禪師於禪門規約中制定在禪堂設置長連牀坐禪的制度相符。羅漢姿態各殊,形貌有別,或一人獨坐,或兩兩相對;身或著袒右袈裟,或著袍服,外披袈裟,或袒胸露腹,衣紋流暢自然。殿內山牆壁畫依稀可見。地藏殿位於大雄寶殿西側,殿內正中供奉地藏菩薩,兩側有十王及兩位城隍、四個判官。十王面部表情各殊,有雙目圓睜神情威嚴,有溫和中透露著威嚴;手或持笏板,或握卷冊,或握拳,或撫膝;手勢、表情各異,具高度的寫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