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繪畫
頁 碼:15/2_753
報恩經變相
報恩經變相
唐代(618~907)
絹本設色
高177.6公分 寬121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報恩經變相(局部)
報恩經變相(局部)
 
報恩經變相(局部)
報恩經變相(局部)
 

報恩經變相
bao en jing bian xiang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依據《大方便佛報恩經》繪製。作品四邊縫以素色絹邊,中間繪佛、菩薩、弟子、天人會集於蓮池上的寶台,表現佛宣說此經的場景。
 佛前方平台有二迦陵頻伽,之間有一天人凌空而舞,飄帶翩然舞動。平台二旁的蓮池中有化生童子,雙手捧蓮合十,聽佛宣說法要。圖最下方兩側台上伎樂天演奏著不同的樂器,身後為盛開的花樹,是淨土世界的美好景象。全圖上方繪帷幕,有二條白色結帶,描繪精細。
 圖兩側為條幅連環式圖畫,每個情節配有榜題。左側上方描繪鹿母本生故事,內容為雌鹿飲了仙人洗衣之水而產下女娃的故事,緊接著的是善友太子入海求寶的故事;右側為須闍提太子割肉救親的情節。場景之間以山水區分,兩側的連環畫與中間淨土法會場面以黑色綴花飾帶界隔。
 此圖供養人像繪於連環畫的最下端。左邊為一婦人,依榜題得知其姓氏為「孟」,右邊為比丘、比丘尼。
 作品雖部分缺損,仍見全幅設色濃重,極盡華麗。畫中建築採中軸線配置,門、中堂及中庭兩側的二層樓閣皆有迴廊連接,體現出唐代(618~907)佛教寺院布局。另外,從女供養人的髮髻、服飾可推知此畫為八世紀作品。
博物館資料:網址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