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五 卷 別:石窟
頁 碼:5/1_228
北石窟寺外景
北石窟寺外景
甘肅慶陽
 
北石窟寺外景
北石窟寺外景
 

北石窟寺
bei shi ku si

又稱寺溝石窟。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西南25公里蒲、茹河交匯處的寺溝村。據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石窟寺諸神廟碑記》及《鎮原縣志》引自唐碑記載,慶陽北石窟寺為北魏永平二年(509)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鎮原縣志》記載:「原州彭陽縣石窟盂蘭會記,寺在縣東九十里,元魏永平二年涇州刺史奚俟創置,竅石為龕,金碧輝煌,室內可容數百人。唐咸通八年(867),彭陽縣令柳公園重修......」。窟龕開鑿在黃砂岩的崖面上,南北長120公尺,分上中下三層,最高處距地面10餘公尺。北魏(386~534)時稱北石窟寺,它與稍後創建的南石窟寺恰相對應。北石窟寺自創建以來,歷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隋(581~618)、唐(618~907)不斷續建窟龕,雕造佛像,現有窟龕二百九十六個,造像共二千一百二十六身,所存石刻及墨書題字一百五十方,碑刻七通,是甘肅省隴東地區遺存最為豐富的一處石窟群。一九八八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窟群的精華是北魏和唐代的窟龕。其中以唐代窟龕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洞窟的平面多呈方形、長方形或馬蹄形,個別洞窟前有木構的建築。第32窟內佛、弟子、菩薩及金剛力士雕像生動真實,為盛唐時期(712~756)藝術佳作。宋代(960~1279)僅剩部分十六羅漢等作品。就其規模而言,仍以北魏奚康生所創建第165窟為最大,居崖面中心位置,其他窟龕向兩側、向上方展開。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南石窟寺, 北石窟寺第165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