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詔圖傳(局部) 卷 南詔(752~902) 紙本設色 高31.5公分 長580.2公分 日本京都左京 藤井有鄰館藏 |
|
|
南詔圖傳(局部) |
|
|
南詔圖傳(局部) |
|
|
南詔圖傳(局部) |
|
|
南詔圖傳(局部) |
|
|
南詔圖傳(局部) |
|
|
南詔圖傳
nan zhao tu zhuan
又稱南詔中興二年畫卷、南詔中興畫卷。圖傳高31.5公分,全長580.2公分,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圖畫卷,高30公分,長573公分,以圖為主,輔以榜題及清代(1644~1911)觀賞者題記;另一部分為文字,墨書小楷,詳細說明圖畫卷上的故事內容。據圖畫卷中的一通款識「巍山主掌內書金券贊衛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申謹按巍山/起因鐵柱西洱河等記並國史上所載圖書聖教初入邦國之原/謹畫圖樣並載所聞具列如左臣奉宗等謹奉/中興二年(899)三月十四日信博士內常士酋望忍爽臣張順巍山主掌內書金券贊衛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謹」,得知圖傳內容取自當時流傳的《巍山起因》、《鐵柱記》、《西洱河記》和南詔(752~902)《國史》四部史料。據學者研究,此圖傳或為十二、十三世紀摹本,但基本上保持原有風格。 圖傳主要表現南詔開國的歷史傳說,故事從右至左以連環畫方式依序描繪,畫面分為十三段。第一至五段繪南詔始祖細奴羅(649~674在位)避難巍山,偕子羅晟於山下耕種,婆媳做好飯正準備送去,觀音化現為梵僧至其家托鉢乞食,婆媳將飯供養他,於是梵僧現聖身,點化細奴羅。第六至八段表現梵僧為教化村民,遭追殺,斫為三段,燒成灰,裝入竹筒,丟入江中;後梵僧破筒而出,於雲端現真身。第九段梵僧化現為一老者,自稱能鑄觀音聖像,畫中梵僧執楊枝淨瓶,頭頂現阿嵯耶金像,表示是梵僧真身。第十段繪興宗王羅晟等祭鐵柱。第十一段表現南詔王室、部落首領等,虔誠禮拜阿嵯耶觀音。第十二段為文武皇帝禮佛圖。第十三段繪西洱河(洱海),有兩條巨蟒頭尾相交,圍著一魚一螺,故事見已失傳的《西洱河記》。 畫面構圖疏密有致,人物刻劃生動,描繪細膩,對於研究南詔歷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