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六 卷 別:書法篆刻
頁 碼:17/1_111
次辯才韻詩帖(局部)
次辯才韻詩帖(局部)
北宋元祐五年(1090)
蘇軾(1036~1101)
行楷書
紙本墨跡
高29公分 寬47.9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次辯才韻詩帖 蘇軾
ci bian cai yun shi tie su shi

此作為蘇軾五十五歲時所書。凡二十行,一百八十八字。辯才禪師為宋代(960~1279)高僧,與當時文人多有交遊。此卷即蘇軾對辯才詩作的次韻和詩之作,其中「此生暫寄寓,常恐名實浮。我比陶令愧,師為遠公優」之句,即答覆了辯才原詩「願公歸廊廟,用為天下憂」的勸勉之意,也顯示了兩人交誼之深厚。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960~1127)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工詩詞,擅書畫。其詩作常涉及佛法,主張禪淨兼修。此帖是蘇軾晚年書作,距寫成《寒食詩帖》、《前赤壁賦》等千古名作已有六、七年之久。較之前期書作,章法較無變化,但在字體泰半偏大的狀況下,行間彼此互不干擾,便見書家對章法的掌控力。筆畫雖仍豐厚,但以去婀娜多態的樣貌,結字用筆較見骨力,是此卷的特色與殊勝之處。
 參考釋文:
 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
 出入軾往見之常出至風篁
 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
 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
 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
 亭嶺上名之曰過溪亦曰二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