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繪畫
頁 碼:14/1_132
三世達賴像
三世達賴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布面設色
高76公分 寬50.5公分
北京東城 故宮博物院藏
 

三世達賴像
san shi da lai xiang

此像為三世達賴像,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西藏進貢清廷的達賴喇嘛源流組畫之一。
 三世達賴索南嘉措(bsod nams rgya mtsho)一生主要功績在於將格魯教派傳播到蒙古地區。曾應蒙古阿勒坦汗(Altan Khan)之請,於明萬曆五年(1577)至青海仰華寺弘法,使佛教成為蒙古的宗教。萬曆六年,阿勒坦汗贈索南嘉措「達賴喇嘛」稱號,為「達賴喇嘛」名號之始。萬曆十四年於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建錫熱圖召,為蒙古第一座格魯派寺院。萬曆十六年明廷冊封其為「朵兒只唱」,即藏語金剛持的意思。
 畫中索南嘉措呈坐姿,帶描有金邊的藍色頭光,身披袈裟,衣紋描繪細膩;一手持金剛杵,一手持金剛鈴,表明其為金剛持菩薩的化身。
 圖右側兩座小寺代表仰華寺和錫力圖召;右下角跪在墊上的是蒙古汗王阿勒坦汗,虔誠地回望索南嘉措。
 此唐卡是典型十七世紀時期發展出來的新勉唐繪畫風格,其重要特色之一是採用豔麗而厚實的色料,細節描繪一絲不苟。
 圖中主尊身穿高雅精美的錦服,衣袍紋飾極為細膩,藍色頭光附近的蓮瓣與蓮葉描繪,係採用新勉唐最具代表性的鉤金葉緣技法。
 作品四周為紅色花紋飾帶。整體描繪細緻,設色鮮麗。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