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高窟第36窟文殊變相(局部) 五代(907~960) 壁畫 甘肅敦煌 |
|
|
莫高窟第36窟文殊變相
mo gao ku di 36 ku wen shu bian xiang
位於南壁。文殊變由初唐(618~712)以來,出行場面愈見繁華盛大,此鋪壁畫大部分損毀,僅餘西側後部諸眷屬扈從形象。圖中以帝釋天為首,其為歷代文殊變中不可或缺的隨從天神之一。畫像圓面疏鬚,高髮髻,戴花冠飾寶繒,披瓔珞,著大袖禮服,左手執扇,神態端嚴持重,身體右側和後部有菩薩天女扶持其手臂,提巾帶。其後眾菩薩和天龍八部跟隨。眾菩薩均寬面豐頰,蛾眉細眼,戴瓔珞,著大袖衣裳,帔帛巾帶繞身,衣飾繁複華麗。菩薩有的雙手合十、有的執幡幢、有的手持蓮花,面目嚴謹而恭敬。而其雙環髻、椎髻、丫髻等各式髮髻則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具有鮮明的世俗氣息。八部眾曲眉環眼,獅鼻闊口,作忿怒相。 此鋪壁畫構圖嚴謹,眾扈從主次分明。人物雖多,但以頭光的繁簡相區分,白色無紋樣頭光如同留白,使畫面疏密有致,繁而不亂。衣紋線條密集流暢為此圖最大藝術特色,屬文殊變的代表作。 第36窟位於南區中北部,原為第35窟前室。主室西壁(第35窟甬道門)南北兩側上部畫赴會四龍王及其眷屬,下繪供養人。南、北壁上部分繪文殊變和普賢變各一鋪,下部損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