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897
浚縣千佛洞石窟第1窟西壁南側菩薩像
浚縣千佛洞石窟第1窟西壁南側菩薩像
唐調露二年(680)至永淳二年(683)

通高1.23公尺
河南浚縣
 
浚縣千佛洞石窟第2窟北壁力士像
浚縣千佛洞石窟第2窟北壁力士像
武周如意元年至唐開元二十五年(692~737)

通高0.9公尺
 

浚縣大伾山大佛及千佛洞石窟
xun xian da pi shan da fo ji qian fo dong shi ku

大伾山位於河南省浚縣東南2公里。山的東邊之天寧寺院內大佛,係依山雕鑿而成,面相方圓,身軀豐壯,推斷為北朝(386~581)晚期的作品。
 千佛洞位於大伓山附近南浮丘山巔一處山崖上,東去500公尺,與大伾山遙遙相峙,現存洞窟二個、摩崖造像七十六龕,計九百六十餘尊,故名千佛洞。另有歷代碑刻三百餘方,乃珍貴之傳世精品。根據窟內造像題記,可知第1窟大致開鑿於唐調露二年(680)至永淳二年(683),第2窟大致開鑿於武周如意元年(692)至唐開元二十五年(737)間。二○○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1窟位於山崖西壁南部,坐東朝西,窟門圓拱形。窟內平面呈圓角的方形,穹窿頂,東南北三壁均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像。北壁有小菩薩像五十二尊,所表現的應為阿彌陀五十二菩薩像。
 第2窟在第1窟以北,坐東朝西,窟門已殘,呈不規則的拱形。窟室平面呈方形,東南北三壁設低壇,壇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其中東壁為一佛二弟子,南、北壁各立一菩薩一力士。東壁主尊上半身已殘毀,結跏趺坐,舟形舉身光內飾火焰紋,弟子、菩薩像均殘毀;唯南壁力士保存比較完整。窟內造像間分布大小龕像四十四個,題記五則。兩窟外壁摩崖間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龕像,其中有乘獅文殊和乘象普賢像。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浚縣大伾山千佛洞石窟第1窟, 浚縣大伾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