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二 卷 別:雕塑
頁 碼:10/1_100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七世紀

高38公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出土
德國 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
 

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shi yi mian guan yin pu sa xiang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鄯善縣吐峪溝出土。隨著密教思想興起,在唐代(618~907)產生觀音多種化現的造像中,十一面觀音信仰最早流行,尤其約於武周時期(684~705),十一面觀音的單尊造像大量出現,此像即為其中的一個遺例,是在中亞發現最早的唐代十一面觀音像。
 此木雕觀音立像表面以素木潤飾,面頰豐潤,雙目垂視,帶慈祥靜謐的笑容。葉形寶冠上有十個小頭像,分三層呈弧形排列,下層六面,中層三面,上層一面,加上主尊本面,共計十一面。其身材纖長,帔巾及長珠串自兩肩披垂,交叉於胸前,長垂於膝;裙裳襞褶以流暢簡約的線條表現。
 全身裝飾繁複華麗,戴項圈、臂釧、腕釧及腳釧等瓔珞,刻工細密,其上有許多凹陷處,推測原應有鑲嵌許多玉石。右手下垂捻握聯珠瓔珞;左手略屈,臂軸以榫卯相接,惜下臂已佚失。
博物館資料:1261-p124A,1258-382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