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石山神仙寺磨崖佛像(局部) 新羅時期(57 BCE~935) 花崗岩 韓國慶尚北道慶州 |
|
|
斷石山神仙寺磨崖北岩彌勒佛立像 |
|
|
斷石山神仙寺磨崖北岩供養人像 |
|
|
斷石山神仙寺磨崖佛像
duan shi shan shen xian si mo ya f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斷石山神仙寺。磨崖由四塊巨岩組成,分北、東、南三方排列成「ㄈ」形,有前、後室,係韓國石窟最初雛型。神仙寺為新羅時期(57 BCE~935)民族英雄金庾信被推戴為花郎後修道的道場,也是新羅國的護國寺院。一九七九年指定為韓國國寶第199號。 此四塊岩壁上共發現十尊佛、菩薩和供養人浮雕像。南岩上的《慶州上人岩造像銘記》刻有「山岩下創造伽藍,回轉靈虛,定名神仙寺,彌勒石像一軀,高三丈,菩薩像二軀」等四百餘字銘文。 北岩由二塊巨岩組成,上刻有高約8公尺的大佛,即為銘文中所提及的主尊「彌勒石像」;靠西的一塊岩石之右邊為彌勒菩薩半跏像。東岩刻有高約3公尺的菩薩立像,手持淨瓶。南岩刻有高約2公尺的菩薩立像,是為銘文中所說的「菩薩二軀」。 北岩巨石下端刻有穿著新羅時期服飾的供養人,手持香爐和楊柳,面向主尊禮拜,其上為佛與菩薩交替配置之列像。佛偏袒右肩,皆有寶珠形頭光,舉起左手,雙足外撇,腳下蹬蓮台。菩薩半跏像,帶圓形頭光,頭戴寶冠,腳下蹬蓮花座,袒上身,作思惟狀,此像與韓國國寶第83號金銅思惟菩薩半跏像頗為相似,可說是新羅時期磨崖半跏思惟像僅有的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