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三尊像 九至十世紀 黑綠泥石 高94公分 傳印度比哈爾邦那爛陀寺遺址出土 美國俄亥俄州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
|
|
佛三尊像
fo san zun xiang
傳印度比哈爾邦(Bihar)那爛陀寺遺址(Nalanda)出土。主尊釋迦牟尼佛右手施觸地印,左手置於腹前,結跏趺坐於仰覆蓮座上。著袒右袈裟,上半身衣紋線條以左右相對的方向往外展開,呈流動的水波狀,下半身衣紋為規整的弧線,刻劃流暢。佛頭光外圈飾火焰紋,內圈雕扭轉的花環。頭光兩側有手握花環供佛的飛天,頂端雕三叢菩提枝葉。 主尊兩側各刻一立佛,造型帶有笈多王朝(約320~550)鹿野苑風格,均著通肩袈裟,貼身無衣紋,以三屈式姿態立於蓮台上。右尊右手下垂施與願印,左尊右手舉於胸側作無畏印。主尊蓮座蓮瓣鐫刻佛教偈語,意為「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如是滅與生,沙門說如是」,此偈見《佛本行集經》卷四十八〈舍利目連因緣品下〉。蓮座平面呈「凸」字形,立面開三淺龕,中間淺龕豎二角柱,柱間雕托座的大象。左右二龕雕蹲伏之護獅,兩兩對稱,均齜牙咧嘴,提起一爪,造型生動。台座左右外側各有一苦行者像,一持花環,一合掌胡跪,禮敬佛陀。 整體造像刻劃細膩,屬於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早期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