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五 卷 別:雕塑
頁 碼:10/1_300
四面八臂金剛多羅菩薩像
四面八臂金剛多羅菩薩像
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

高100.3公分 寬59.7公分
傳印度比哈爾邦那爛陀寺遺址出土
美國加州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四面八臂金剛多羅菩薩像
si mian ba bi jin gang duo luo pu sa xiang

傳印度比哈爾邦(Bihar)那爛陀寺遺址(Nalanda)出土,為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後期的傑出作品。其圖像特徵與收錄於《成就法鬘》叢書中金剛多羅的觀想法所描述的內容一致。
 菩薩四面八臂,背後的一面省略不雕。戴高聳寶冠,身上裝飾刻劃精緻繁複,顯得富麗華美。面相豐腴,長眉高挑,額頭中間刻有第三隻眼。袒上身,下裙刻劃規律的弧線紋飾。右主臂已佚,當原持金剛杵,餘三臂各持●(上四+下絹)索、矢和法螺。左主臂缺損,推測原結期剋印,另外三臂分別持蓮花、弓和鉤。腰肢扭動,配合如扇狀均布於身側的八臂,極富韻律感。結跏趺坐於蓮座上,蓮座上緣飾一圈聯珠紋,仰覆蓮瓣重重相疊,瓣尖微翹,裝飾趣味濃厚。
 背屏頂端供奉阿●(門+三人)佛坐像,兩側邊緣各雕三女尊坐像,主尊蓮座左右側及蓮座下兩側又各有一女尊坐像,共計十尊,與主尊構成金剛多羅曼荼羅的形式之一。該像以高浮雕技法雕造,主尊幾近圓雕,肌膚表現得柔軟有彈性;整體造像細節刻劃細膩,富有變化。
博物館資料:網址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