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門寺
fa men si
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因寺內珍藏著世界上僅存的一枚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而聞名於世。據唐大曆十三年(778),《無懮王寺真身寶塔銘》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北魏(386~534)以前稱阿育王寺。西魏恭帝二年(555),王室後裔拓跋育肇啟塔基,供奉佛指舍利。隋開皇年間(581~600),改為成實道場,成為專門弘揚成實宗的寺院。唐武德年間(618~626),改名法門寺。從貞觀五年至咸通十五年間(631~874),先後有八位唐代(618~907)帝王七啟地宮,迎佛舍利供養,法門寺遂成為皇家御用寺院。咸通十五年,法門寺地宮封閉後,佛真身指骨舍利不見於記載。現存建築為一九八七年以後陸續重建的仿唐式建築。二○○六年法門寺遺址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由寺院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寺院中軸線依次為山門、銅佛殿、大雄寶殿、真身寶塔、臥佛殿,東西兩側布置鐘樓、鼓樓、千佛閣。銅佛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法身佛像,四周分置羅漢像。大雄寶殿內供奉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別代表五個方位;殿壁為二十四天神。寶塔為一九八八年在原址上仿原貌新建,塔下為地宮。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為珍寶閣,與地宮出土鎏金銅浮屠造型相仿,內珍藏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的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