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 卷 別:總索引
頁 碼:
 

灰泥像

來自於古亞歷山大,經伊朗至印度,是使用石灰、石膏或粉筆為元素的灰泥。特別大型的灰泥雕塑,都是由沙子、黏土和小卵石混合石灰與麥稈(或是動物的毛)組成核心再包上一層灰泥。小一點的頭或臉通常是用模子塑造,而身體和頭髮通常是用手工完成。
 灰泥的頭部較常被保存下來,因為是個別製造,後用槭木或稻草再與身體結合。浮雕需厚實的牆壁作支持,往往會跟隨遺跡而消失,因此極為罕見。原則上,灰泥雕塑只彩繪基本色。灰泥技術於犍陀羅時代極為普遍,與片岩雕塑同一時期,卻只有極少數早期的灰泥雕塑被保存下來。約四至五世紀晚期於哈達或塔克西拉(Taxila),岩石倘未大量被開發之區域。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