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釋迦傳道圖之松下隱士 軸 明代(1368~1644) 絹本設色 高104.4公分 寬54.5公分 日本東京港區 根津美術館藏 |
|
 |
釋迦傳道圖之釋迦及弟子 |
|
 |
釋迦傳道圖之洗象 |
|
 |
釋迦傳道圖之汲水 |
|
|
釋迦傳道圖
shi jia chuan dao tu
無款印。四幅一組,每幅高104.4公分,寬54.5公分,分別描繪四個場景,各幅所繪人物雖不同,然以山石樹木將四幅連接成同一空間的整體景觀。四幅分別描繪:松下隱士、古柏下的釋迦及弟子、洗象、汲水。 其中松下隱士一圖,繪一身著紅衣者,側身而立。人物刻意繪於右下角,搭配遠山、流水,使得隱士顯得微小。 古柏下的釋迦及弟子一圖,釋迦牟尼佛身著紅色袈裟,手拄錫杖正面而立,身後有圓形大背光;身旁弟子身形較小,著白色袈裟,回首仰望釋迦牟尼佛,人物主次分明。 洗象一圖,畫中二人持帚洗象,一立於象背,一站於象旁,形象生動。據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七佛傳法偈》之毗婆尸佛偈曰:「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象。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相」與「象」同音,此圖以「洗象」為題材,意喻洗去一切名相的執著。 汲水圖中,畫一人涉入水中取水,另一人將水倒入一較大的容器中。遠方樓閣隱於雲霧當中,只露出屋頂。 畫面人物描繪傳神,皆極雅秀,與崔子忠人物畫的風範相類。此類題材的作品,在宋(960~1279)元(1271~1368)時代即已出現,現存代表作為丁雲鵬的掃象圖與崔子忠的洗象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