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7/1_102 
          
            
              
                
                    
                        | 
                     
                    
                      
			伊闕佛龕碑(局部) 唐貞觀十五年(641) 褚遂良(596~658) 楷書 拓本 北京海淀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   | 
                     
                    
                        | 
                     
                    
                      
			伊闕佛龕碑(局部) 北京海淀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   | 
                     
                    
                        | 
                     
                    
                      
			伊闕佛龕碑(局部) 北京海淀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 
                     
                    
                      |   | 
                     
                    | 
                伊闕佛龕碑 褚遂良 
                   yi que fo kan bei   zhu sui liang
                  
			又稱《三龕記》。刻於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賓陽洞內,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書。篆額題「伊闕佛龕之碑」,伊闕即龍門山。碑高252公分,寬154公分。凡三十三行,行五十字。記述唐太宗(626~649在位)第四子魏王泰為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追薦祈福而營造石窟之事蹟。此碑拓本甚多,自宋代(960~1279)以來歷代均有傳拓,今碑已剝蝕不堪。  此碑為褚遂良四十六歲之力作,用筆方挺剛健,雄偉俊逸,氣勢開張,結體平正,參有隸法,與晚年所書《雁塔聖教序》的圓轉流暢有所不同,可見褚書之變化,正所謂一碑有一碑的面目,饒有趣味。  褚遂良字登善。唐代(618~907)書法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擅楷書,結體開朗勁美。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618~712)四家。  參考釋文1:□夫藏室延閣/之舊典蓬萊宛/委之遺文其教  參考釋文2:宋拓褚河南三/龕記明何元朗清森閣/藏本 竹汀錢大昕為/靜逸主人題  參考釋文3:成俟奧典而垂/範跡既滅假靈/儀而圖妙是以  參考釋文4:載雕金玉闡其/化於迦維載飾/丹青發其善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