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軸 南宋(1127~1279) 絹本設色 高176.8公分 寬79.2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qian shou qian yan guan yin pu sa xiang
繪製於十二世紀。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示現於雲海中,四天王背負蓮台,祥雲湧現。上空天際諸佛雲集,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左右為十方諸佛。觀音作三十二面,共分五層,均戴寶冠,面有三目。最上有一佛面。身前畫十八隻手,蓮瓣形大背光內繪九百八十二隻手,計有千手,掌心各繪一眼。千手或結印,或現化佛,或持鈴、金剛杵、蓮花、法輪等法物,另可見黃道十二宮,甚為特殊。 觀音菩薩像下方,左右分立二人,圖左為日光菩薩與一手握刀劍之菩薩,圖右為月光菩薩及一手持金剛鈴之菩薩,態度虔敬,皆面向主尊。最下方兩側各配置四人,推測係護法神天龍八部,圖左分別為面貌老相之龍王,其旁侍有一龍,頭戴獅冠、手抱琵琶的乾闥婆,頭長一角的緊那羅,頭髮呈火焰狀、作忿怒相的夜叉;圖右是戴冠持笏的天神,背後帶雙翼的迦樓羅,三目六臂、手持日月的阿修羅及一武將形象的人物,從水中湧出,甚為罕見。 畫中的千手千眼描繪得精細而密實。人物輪廓和衣紋線條筆力遒勁、柔韌流暢。 千手千眼觀音之圖像、經典,自七世紀唐代(618~907)以來,隨印度僧侶帶入中國,此後中國開始有此造像。觀音菩薩因以千手千眼廣度病苦、重罪及苦難的眾生,故以大悲觀音之名而普及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