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1/2_660
|
法隆寺金堂造像 飛鳥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 日本奈良生駒 |
|
|
法隆寺造像
fa long si zao xiang
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法隆寺。飛鳥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推古天皇(592~628在位)和聖德太子發願起建,聖德宗總本山,南都(今奈良)七大寺之一,亦為當時的佛教文化核心地。該寺東西二院雖經火災,但仍保存不少創建以來佛教文化之珍貴文物,多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及重要文化財,堪稱飛鳥(538~645)白鳳(645~710)時代佛教美術之經典名作。 主要造像與珍貴文物分別安置於金堂、傳法堂、講堂、西圓堂、五重塔第一層、東院夢殿、東院繪殿、百濟觀音堂、大講堂、大寶藏殿及大寶藏院等。 飛鳥時代造像,其中金堂須彌壇上的釋迦三尊像,由飛鳥時代名雕刻師止利於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製作完成,配置重視左右對稱、正面觀照,為止利派作品的基本造型,是當時之代表作。須彌壇四隅分列四天王,是日本現存年代最早的木雕四天王像;四天王中的廣目天王和多聞天王,其背後刻有造像銘文,得知其中一位雕刻師為山口直大口;其衣紋的表現、直立的姿態,為該時期典型的樣式。主尊釋迦牟尼佛兩側分立平安時代(794~1185)之毗沙門天及吉祥天,其中吉祥天被視為該時期典型的美人形象。 飛鳥時代造像尚有東院夢殿主尊觀音菩薩,頭戴山形寶冠,垂髮尾端卷曲,呈蕨手狀,具止利造像的特徵。百濟觀音堂之觀音菩薩像,其造型推測係受中國南朝(420~589)美術的影響。 白鳳時代造像,有東院繪殿的主尊觀音菩薩,現藏於大寶藏殿,其下裙表現輕盈細薄,留存中國初唐(618~712)的遺風。橘夫人念持佛廚子內供奉金銅阿彌陀佛及脇侍像,作工精巧,展現當時的金工技術。 奈良時代(710~794)造像,在五重塔第一層塔心柱四面皆設佛龕,龕內泥塑群像,四面分別表現佛教故事的四個場面,技法寫實,刻劃鮮明,深受中國盛唐(712~756)造像的影響,成為奈良初期塑土造像之典範,亦為日本塑像早期之重要實例。 平安時代之造像有講堂藥師佛及脇侍像、夢殿道詮律師塑像、金堂地藏菩薩像等,其中地藏菩薩像體軀壯碩,衣紋質地稍厚,深具量感,乃平安時代初期的特徵。
|
相關詞條:法隆寺毗沙門天王及吉祥天像, 法隆寺, 法隆寺四天王像, 法隆寺五重塔造像, 法隆寺觀音菩薩像, 法隆寺觀音菩薩像, 觀音菩薩像, 法隆寺藥師佛及脇侍像, 法隆寺地藏菩薩像, 阿彌陀佛及脇侍像, 山口大口費, 聖德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