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華經藥草喻品(局部) 冊頁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永瑢(1744~1790) 楷書 紙本墨跡 高23公分 寬14.4公分 臺灣臺北 國家圖書館藏 						 | 
                     
                    
                      |   | 
                     
                    | 
                法華經藥草喻品 永瑢 
                   
                  
			全一卷,線裝,首題「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係清高宗(1735~1796在位)六子永瑢手書,卷末有其弟永瑆題記。藥草喻品,為法華七喻之一,以藥草譬喻修行者之根機,雖有大小不同,若蒙雲雨(法雨)滋潤,各得利益增長;以此譬喻如來教法猶如大雲雨,普皆平等,眾生隨類各得法益。此書工整,用筆嚴謹,勻圓雅正,為清代(1644~1911)皇親公族寫經佳作之一。  永瑢,號九思主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封貝勒,三十七年封質郡王,五十四年晉為親王。曾任四庫全書館總裁。擅詩文、繪畫,兼通天算。其佛教傳世書法作品除了《法華經藥草喻品》外,另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藏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佛語》、《佛說十吉祥經》等。  參考釋文:  過於千國土 乃下一塵點 如是輾轉點 盡此諸塵墨  如是諸國土 點與不點等 復盡抹為塵 一塵為一劫  此諸微塵數 其劫復過是 彼佛滅度來 如是無量劫  如來無礙智 知彼佛滅度 及聲聞菩薩 如見今度滅  諸比丘當知 佛智慧微妙 無漏無所礙 通達無量劫  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  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