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潤乙谷磨崖佛像 統一新羅興德王十年(835) 石 韓國慶尚北道慶州 |
|
 |
潤乙谷磨崖主尊佛像 高109.6公分 |
|
 |
潤乙谷磨崖主佛右側佛像 高108公分 |
|
 |
潤乙谷磨崖主佛左側佛像 |
|
|
潤乙谷磨崖佛像
run yi gu mo ya f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南山潤乙谷。此磨崖共刻三尊坐佛,朝東南之岩面刻兩尊,朝西南鏤刻一尊佛像。造像從構圖、比例、形態和線條等,均具八世紀和九世紀下半葉佛像之特徵。現為韓國慶尚北道有形文化財第195號。 中間主尊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頭上肉髻比其他兩尊佛像高大,長橢圓形臉,雙眼微張,嘴帶微笑。脖子、雙肩稍微瑟縮,為九世紀佛像常見造型。肩膀的衣紋有些粗大,垂至膝蓋下方的衣紋呈現寬大的「U」形,並於胸膛露出帶結。右手嚴重磨損,似作無畏印,左手擱在膝上,似作觸地印。背光以兩條刻線表現出頭光和身光。依據主尊佛背光左側所刻「太和九年」、「乙卯」銘文,知為統一新羅興德王十年(835)作品。 主佛右側的佛像坐於蓮座上,身形略小。臉部似長形,脖子微縮,更顯上身較短。身著袒右袈裟,衣紋呈階梯狀延伸至膝蓋。右手置於膝上,手指微微彎曲,左手置於腹部,手捧藥鉢,似為藥師佛。背光以兩條陰刻線雕出身光與頭光,身光外再刻有舟形背光。 主佛左側佛像較無雕刻技巧,臉近似方形,下巴、輪廓等皆以線刻表現。身體呈四邊形,肩膀扁平,袈裟「U」形衣紋垂至膝蓋底部,形成橢圓形。左手置於腹部,捧有藥鉢,右手置於左手下方。背光以雙線條構成頭光與身光,內左右側各有二尊化佛。台座刻劃不明顯,看似蓮花台座。 此三尊佛像已成為新羅時期(57 BCE~935)雕刻史上編年之重要資料,從圖像判斷,很可能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彌勒佛等三世佛,也是新羅時期唯一的三世佛,備受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