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坐像 十世紀 黑玄武岩 高146公分 印度比哈爾邦伽耶毗濕奴普爾出土 印度比哈爾邦 巴特那博物館藏 |
|
|
彌勒菩薩像 高114公分 |
|
|
觀音菩薩像 高108公分 |
|
|
一佛二菩薩像
yi fo er pu sa xiang
一八七二至一八七三年印度比哈爾邦伽耶毗濕奴普爾(Visnupur, Gaya, Bihar)出土。學者認為此組三尊造像應源自菩提伽耶以東,庫爾基哈爾(Kurkihar)以南15公里處的哈斯拉寇爾(Hasra Kol)佛教遺址。該遺址留存許多佛教雕刻,迄今尚未有具組織性的考察和發掘。 主尊佛螺髮稠密齊整,肉髻隆起,上飾尖錐形髻珠。右手作觸地印,左手置於腹前,結跏趺坐於菱形格紋樣的坐墊上,身形顯得豐壯魁梧。袒右袈裟從左肩至下腹劃出一條分隔線,兩側對稱向外刻劃工整的弧形衣紋。其外形與比哈爾邦菩提伽耶出土,高1.4公尺的佛坐像十分相像,體現出波羅王朝(Pala,約8~12世紀)十世紀造像的風貌。 二脇侍菩薩造型左右對稱,均髮髻高聳,佩戴精緻的瓔珞,肩膀挺拔厚實,腰肢纖細柔軟。右手當胸施無畏印,屈膝而坐。頂戴化佛、手持長莖蓮花者為觀音,頂戴佛塔、手持長莖龍華者為彌勒,為波羅王朝二尊菩薩普遍的圖像特徵。 該三尊像的臉部表情和五官非常相似,圓臉,眉目修長,眉根連接鼻梁,雙眼垂視,鼻子挺直,略帶笑意,流露冥想的神態。從其造型、勻稱的身軀、柔軟的肌膚和規律的衣紋線條等表現手法,可看出雖為個別雕造,但應是作為一鋪三尊的造像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