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三 卷 別:建築
頁 碼:1/1_88
大佛寺大佛殿
大佛寺大佛殿
甘肅張掖
 
大佛寺土塔
大佛寺土塔
 

大佛寺
da fo si

原名迦葉如來寺。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是河西地區一處重要的佛教古剎。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9),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重建,敕名寶覺寺,清康熙皇帝(1661~1722在位)時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一尊臥佛,俗稱臥佛寺。歷代屢有修葺。一九九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2.3公頃,中軸線上現存大佛殿、藏經閣、土塔。大佛殿占地面積1,370平方公尺,為重檐歇山頂,高兩層,20餘公尺,面闊九間,進深七間,四周木廊環繞。檐下額枋和殿門兩側有精美的木刻和磚雕,其中殿門兩側分別為西方聖境及祇園說法圖,每幅面積均4.6平方公尺,分別由五十塊青磚拼接而成。作品採高浮雕與平雕、線刻相結合的手法,細膩而生動。
 大佛殿內彩塑現存三十一尊,主尊釋迦牟尼臥佛像,妝金彩繪,身長34.5公尺,為中國現存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臥佛;臥佛身後有十大弟子舉哀群像,南北兩壁前塑十八羅漢。四壁和二層板壁繪有明代(1368~1644)壁畫,約330平方公尺,內容為佛、菩薩、弟子、諸天、說法圖、觀音變相及西天取經圖等。其中脇侍菩薩繪於臥佛旁,戴寶冠,面相豐圓,雙手舉於胸前拈花枝,枝葉側伸,帔帛飄揚,設色淡雅。西天取經圖由多個獨立的情節組成,畫面上雲霧繚繞,險山怪石,時而古木參天,時而溪水奔流;四十多個人物縱橫其間,或動或靜,或隱或現,生動傳神。壁畫線條流暢,色澤清麗。
 藏經閣為單檐歇山頂,內藏有明正統十年(1445)頒賜《大明三藏聖教北藏》一部,計三千五百八十四卷,係官版印刷,集佛教經典之大成,彌足珍貴;另有正統(1436~1449)初泥金書經六百卷。
 土塔原名彌陀千佛塔,為磚土混築喇嘛塔,主塔高33.37公尺。塔下為高大的四方形台基,台基四周有兩層木構迴廊。基座為兩層「十」字折角形須彌座,每層四角各築一座小喇嘛塔,共八座。基座上為主塔覆鉢形塔身。塔身之上再建一層須彌座,座四周開小龕,內供奉佛像。塔頂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華蓋。該寺建築、塑像、壁畫及館藏文物均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