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媧皇宮刻經窟 河北涉縣 |
|
 |
媧皇宮刻經 |
|
|
媧皇宮刻經窟
wa huang gong ke jing ku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縣城西北15公里清漳河左岸索堡鎮中皇山山腰。媧皇宮建築背後的山崖上,有四處摩崖刻經和三座刻經洞窟(南、中、北洞),坐東朝西。摩崖刻經除部分有損毀或被後代建築掩壓外,大部分保存尚好。三座洞窟中,南洞於重修媧皇閣時毀壞,其餘二窟刻經保存完好。刻經約在北齊武平七年(576)完成,另北崖「古中皇山」之碑也是北齊(550~577)時所刻。一九九六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洞、北洞形制基本相同,窟內平面略呈方形,正左右三壁刻經,正壁一佛二菩薩像與壁面不相連,未影響刻經。二窟原窟門、前壁、窟檐及檐柱等均坍塌,但從殘存的六角束蓮柱遺蹟及窟門兩側的力士龕觀察,與南響堂第1、2、7窟,北響堂刻經洞的形制相類似。 現存媧皇宮刻經計有佛經六部,由南向北分別為《思益梵天所問經》,計四卷,位於刻經摩崖北側,部分經文被清同治十年(1871)修建閣外石梯時所掩壓。此壁刻經殘存總寬12.85公尺,高4.55公尺,刻經字體先為隸體,後改為楷隸兼備的魏體《十地經》,計十品,分別刻在三處,包括《思益梵天所問經》末尾、中洞三壁及北洞三壁。《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刻於北洞北壁《十地經》末尾。《佛說盂蘭盆經》,亦刻於北洞北壁《十地經》末尾《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下方。《深密解脫經》,分別刻於兩處摩崖上,第一至七品位於北洞力士龕北,第八至十一品則在摩崖南側。《妙法蓮華經》卷七〈觀世音普門品〉,刻於《深密解脫經》之間的摩崖上;上部有一佛二菩薩龕,下為殘留下來的經文。 媧皇宮北齊刻經計約一千一百八十七行,達十三萬一千餘字,總字數和面積超過河北響堂石窟之刻經,對研究佛教典籍、書法風格等均有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