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呂氏合邑造像碑 北魏神龜三年(520) 砂岩 高125公分 瑞士蘇黎世 萊特博格博物館藏 |
|
|
呂氏合邑造像碑
lv shi he yi zao xiang bei
據碑側面發願文,此碑係「建興郡端氏縣水碓泉合村邑子」共同建造。端氏縣為今山西沁水縣東北。由造像碑正面銘文可知,其族姓為呂,故稱呂氏合邑造像碑。 碑正面碑額雕雙龍相交,碑身上部刻有三排小坐佛計十五尊,象徵千佛。碑中主龕龕楣飾龍紋,主尊為一結跏趺坐佛,結禪定印,著偏袒右肩袈裟,懸裳覆於座上,衣褶排列整齊。身後蓮瓣形背光飾以火焰紋。佛兩側各有一脇侍菩薩,雙手合十立於半圓蓮台上。主龕下方有一博山形香爐,兩旁各一虔誠跪拜的供養人及撐華蓋的使從,華蓋上方各雕一鹿。 碑背面碑額亦雕雙龍。碑身上部有一尊坐佛,左右有飛天及力士,飛天衣帶飄舉,衣紋鮮明,極富動感。下部為銘文。 碑身造像運用浮雕、半圓雕等技法,亦可見延續漢代(206 BCE~220)畫像石的雕刻手法,以石雕表現平面的圖像。整體構圖豐富,佛像的衣褶皺紋富有規律變化,飛天、力士的軀體線條優美。另外,碑中所見飛禽走獸,原本不屬於佛教的動物圖像,說明了與民間藝術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