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梢寺石窟第1龕一佛二菩薩像 北周明帝三年(559) 石胎泥 佛通高42.3公尺 甘肅武山 |
|
|
拉梢寺石窟第1龕佛座(局部) |
|
|
拉梢寺石窟第1龕一佛二菩薩像 |
|
|
拉梢寺石窟第1龕一佛二菩薩像
la shao si shi ku di 1 kan yi fo er pu sa xiang
位於響水溝北面懸崖峭壁上。根據北側菩薩下方的造像銘文可知,此組造像由北周(557~581)的隴右大都督秦州刺史尉遲迥等出資雕造的,內容為釋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雕鑿於面積約3,600平方公尺的天然崖面上,崖面並未進行過平整處理,而是依崖壁的高低起伏,創作了石胎泥塑彩繪的一佛二菩薩像,坐西向東,浮雕面積約1,000平方公尺。佛像面相方圓,施白色,寬眉大眼,嘴唇較厚,肉髻低平,施石綠色,不加任何刻紋。身材健碩,結跏趺坐於方形蓮花座上,雙手結禪定印。身著通肩式紅色袈裟,上面彩繪石綠色田相紋。 佛兩側各有脇侍菩薩一身。體態豐滿健壯,身體微側,手持蓮花,面向主尊。頭戴寶冠,冠上有簡單花紋裝飾,寶繒繞肩下垂。菩薩面部表情舒展,眉彎眼長,下頦寬大而豐滿,嘴唇未啟卻笑意盎然,使人感到親切。耳垂及肩,面施白色,略加暈染。頸戴條帶式瓔珞,腕有釧環。上身斜披絡腋,衣服並未緊貼身體,顯得寬鬆自然;下繫貼身長裙,陰刻單線衣紋自然下垂,顯得整體而渾然。 佛和菩薩皆有圓形頭光,裝飾簡潔大方,並與整體的樸實古拙之風協調統一。此外,此浮雕的佛座甚為獨特。自上而下分為六層:第一、三、五層為仰蓮;第二層為六頭臥獅;第四層為八隻臥鹿;第六層為一排九身大象。在佛教造像中,獅子和大象通常是以文殊、普賢菩薩坐騎的身分出現,而將其成群排列刻在佛座上的形式十分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