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七 卷 別:石窟
頁 碼:6/2_552
本生圖
本生圖
約七世紀
壁畫
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186窟主室左側壁下方
德國 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館藏
 
本生圖
本生圖
 

克孜爾石窟第186窟本生圖
ke zi er shi ku di 186 ku ben sheng tu

原位於主室左側壁下部。原畫有八個本生故事,遭德國人切割取走後,現存七個畫面,為兩段,一段三個故事,一段四個故事,均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橫幅構圖,故事與故事間沒有明顯的欄界分隔。
 第一個本生圖,描繪頂生王求天雨七寶。事見《賢愚經》卷十三〈頂生王品〉。頂生王欲貪求更多的領土和財寶,於是婆羅門大臣上言王,可令天降眾寶,也可征掠他國財富,最終頂生王因貪而死。畫面由右至左,王先請教婆羅門大臣,圖右王及王后胡跪於婆羅門前,作拱拜狀。婆羅門交腳坐於高座上,向王講說。圖左中間為頂生王,帔帛繞身坐於高座,兩手前伸指天,手所指處,天降眾寶。王後方為王后,交腳而坐。
 第二圖描繪睒子奉養盲父母的故事。事見《六度集經》卷五。仁慈孝順的睒子為奉養盲父母,至林中取水,遭迦夷國王誤射,國王聞睒子取水緣由,十分後悔,願代睒子照顧盲父母。睒子父母見其屍體,悲傷痛哭,感動天神,睒子因而復活。畫面由左至右,左側草廬內為一老夫婦,旁有一人雙手托盤,右側為一人蹲跪於池邊汲水,一王騎馬發箭射汲水者。
 第三圖描繪大光明王捨頭布施。事見《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五。大光明王布施一切,引起敵國心生嫉妒,使婆羅門來乞大光明王頭,王許之,隨後婆羅門即以刀斬王頭。畫面中部為大光明王髮繫於樹幹。圖左王身後跪一人,雙手捧一圓盤,上有人頭。樹右側為婆羅門,左手持空劍鞘,右手高舉劍欲斬王頭,畫面右下部分已不存。
 第四圖描繪大光明王騎奔象遇險。事見《賢愚經》卷十〈大光明始發無上心品〉。大光明王與諸群臣遊獵,王所乘象情慾心熾盛,狂奔追母象,時情況危急,象師告王,捉樹枝可自救。解危後王大怒,責象師調象不合宜,象師回答,訓練如法,三日後象必自還。後象歸,爾時象師燒七鐵丸,令象吞盡即死。畫面由左至右,左段中坐者為光明王,左側為王后,右側為一婆羅門;身邊胡跪一人,其前有一盤,上有三個發紅的鐵丸。右段中光明王騎一奔象,雙手抓住上方樹枝,象則發狂奔向前去。
 第五圖描繪大施抒海。事見《賢愚經》卷八〈大施抒海品〉。婆羅門子名大施,入海求得寶珠,歸程中珠被龍王盜去。大施立誓舀乾海水,若不得珠誓不歸,天人為其感動而相助,龍王惶怖將珠歸還。圖下部繪半橢圓形大海,海中立一菩薩,持鉢汲海水。兩側各有一小龍王,奉獻寶珠和鑽石,上方兩側各有一天人飛來,似手持一巾向外舀水。
 第六圖描繪羼提波梨仙人忍辱的故事。事見《賢愚經》卷二。波羅奈仙人羼提波梨與五百弟子在山林修行,一日,國王與諸群臣夫人、綵女入山遊觀,諸女趁王疲憊休息時,至仙人處聽其說法。王發現後大怒,即割仙人手腳,仙人面色不變,猶稱忍辱。畫面左側草廬中坐一仙人,雙手向前伸出,前有一女作胡跪狀,與仙人交談。右側有一王手持長劍,仙人左腳已被砍落在地。
 最末一圖描繪大猴渡群猴的情節。事見《六度集經》卷六。時世枯旱,眾果不豐,猴王率眾往鄰國王城覓食,卻被圍住。猴王為救眾猴,以身為橋,令猴踏背渡河而脫困。圖的兩側各有一高山,猴王以手撐左山,腳踏右山,身體架成一橋跨越大河,眾猴踏其背渡河。左側山邊一獵人蹲跪著,雙手拉弓欲射群猴。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