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1_314
|
白馬寺齊雲塔院大雄寶殿 河南洛陽 |
|
|
白馬寺山門 |
|
|
白馬寺清涼臺 |
|
|
白馬寺
bai ma si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營建的第一座寺院,被尊為中國佛教祖庭。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據記載,明帝(57~75在位)夜夢金人,大臣認為這是西方(天竺,今印度)的佛,明帝乃遣使前往求法。使者於大月氏(今阿富汗)遇到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遂一同以白馬馱經回到都城洛陽。二僧初居迎賓官署鴻臚寺,次年詔令於雍門外為二僧修館建舍,建成之後,仍按原迎賓處所冠以「寺」名。後在舍館中建塔,供奉佛像,逐漸演變成寺院而稱「白馬寺」,後世相沿以「寺」為中國佛教寺院的通稱。武周垂拱元年(685),進行大規模擴建,此後幾經興廢,明(1368~1644)清(1644~1911)兩次重修奠定今日規模。一九六一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4公頃,分為寺院區、西院和齊雲塔院。寺院區沿中軸線上依序有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竺法蘭二人之墓冢。齊雲塔院為河南第一所比丘尼道場,內有齊雲塔和二○○五年興建的大雄寶殿等。西院有一九八九年以後建立的泰式佛殿和普同塔等。 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覆以灰色筒瓦,石砌券門三間,門上方鑲嵌「白馬寺」石匾,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所題寫。八字牆前有宋(960~1279)刻馱經石馬二匹。 大雄殿是該寺最大殿宇,懸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殿內供奉元代(1271~1368)塑三世佛,佛左右兩側分別為韋馱天及多聞天王,殿東西兩側為十八羅漢像。十八羅漢皆為夾紵造,高度約155~161公分,重量僅3~5公斤,為中國僅存保留完整的元代夾紵羅漢群像,色彩鮮豔,為宋代世俗化風格的延續,技巧精湛,具極高的歷史及藝術價值,是該寺的鎮寺之寶。 清涼臺高6公尺,長42.8公尺,寬32.4公尺,台上設門樓、放生池、毗盧閣、攝摩騰殿、竺法蘭殿及廊房,構成一小庭院。毗盧閣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寺中現存歷代碑刻有元至順四年(1333)趙孟頫書《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等四十餘方,是研究寺史的重要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