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育王牛柱 約西元前三世紀 砂岩 高205公分 印度比哈爾邦蘭普爾瓦出土 印度新德里 總統府藏 |
|
|
阿育王牛柱
a yu wang niu zhu
印度比哈爾邦蘭普爾瓦(Rampurva, Bihar)出土。柱頭上的圓雕瘤牛除雙角與一耳損壞之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瘤牛呈靜止站立姿態,直視前方。腹部與腿間沒有鏤空,與下方圓盤相連,起加固作用。圓盤立面交錯排列玫瑰、棕櫚葉及忍冬紋飾,下為十六片覆蓮瓣形成的鐘形托座。 浮雕紋飾和覆蓮托座均與波斯王宮流行的裝飾相似。瘤牛造型則承襲了印度河文明以來印度本土的傳統,豎耳、口鼻和後傾的駝峰線條柔和,身軀厚實,肌理起伏自然,充溢著印度傳統藝術特有的生命活力。此石柱以被磨光的楚納爾(Chunar)砂石雕刻,磨光的石面,至今仍光可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