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三拔納拔西尊者像 冊頁
 北宋(960~1127)
 (傳)盧楞伽
 絹本設色
 高30公分 寬53公分
 北京東城 故宮博物院藏
 
 |  
                      |  |  
                      |  |  
                      | 第八嘎納嘎拔喇錣雜尊者像 
 |  
                      |  |  
                      |  |  
                      | 第十一租查巴納塔嘎尊者像 
 |  
                      |  |  
                      |  |  
                      | 第十五鍋巴嘎尊者像 
 |  
                      |  |  
                      |  |  
                      | 第十七嘎沙鴉巴尊者像 
 |  
                      |  |  
                      |  |  
                      | 第十八納納答密答喇尊者像 
 |  
                      |  |  
                      |  |  
                      | 第三拔納拔西尊者像(局部) 
 |  
                      |  |  
                      |  |  
                      | 第十七嘎沙鴉巴尊者像(局部) 
 |  
                      |  |  | 六尊者像 (傳)盧楞伽圖冊已不全,僅存六頁,各畫一羅漢,每頁高30公分,寬53公分,皆有清高宗(1735~1796在位)楷書題尊者名,另有朱筆題尊者藏文名,左下楷書款題:「盧楞伽進」。liu zun zhe xiang   (chuan) lu leng qie
唐代(618~907)依據《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繪羅漢,僅十六尊,此圖冊中第五、第六兩開繪降龍、伏虎羅漢,屬於十八羅漢。十八羅漢之制在北宋(960~1127)開始出現,因此作品並非唐代原本,「盧楞伽」款為後人添加,畫中北宋「宣和」(1119~1125)、南宋「紹興」(1131~1162)收藏印亦疑為後人所加。畫面中可靠的鑑藏印最早為元(1271~1368)皇姊大長公主的「皇姊圖書」印。至清代(1644~1911)經吳其貞《書畫記》、安岐《墨緣彙觀》著錄。
 圖中清高宗的對題,名曰﹕「第三拔納拔西尊者」、「第八嘎納嘎拔喇錣雜尊者」、「第十一租查巴納塔嘎尊者」、「第十五鍋巴嘎尊者」、「第十七嘎沙鴉巴尊者」、「第十八納納答密答喇尊者」。六尊羅漢或坐高廣大椅,或坐於岩石上,或坐在方座上;身側伴隨有弟子、侍從及供養人等,或展具禮拜,或執幡、扇、杖侍立,或進獻花、香、珍寶。其中第十七嘎沙鴉巴尊者,蹙眉,雙眼圓瞪,雙唇緊閉,雙手握杖,作勢降伏身前張牙舞爪的惡龍。第十八納納答密答喇尊者坐於岩石上,蹙額,右手執錫杖,身軀微俯注視著伏臥於前的老虎。此二尊者應是降龍和伏虎羅漢。
 此冊用筆謹嚴,線條細密,賦色厚重,案几、高廣大椅、花瓶及供具等布置講究。人物造型風格稟承北宋的傳統,端麗俊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