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二 卷 別:石窟
頁 碼:8/4_1534
雲岡石窟第7窟外景
雲岡石窟第7窟外景
山西大同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東壁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東壁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西壁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西壁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上層西南角
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上層西南角
 

雲岡石窟第7窟
yun gang shi ku di 7 ku

位於中區。開鑿於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初期,與第8窟組成雙窟,是雲岡最早開鑿的一組雙窟。二窟造像布局相類。平面長方形,分前、後室。窟前有三層木構樓閣,係後世依山崖建造,門窗無存,頂層前廊東側與第6窟第四層前廊樓閣相連接。
 前室東西寬8.8公尺,進深8公尺,壁面風化嚴重。東壁刻有佛本生故事,尚可辨識的有曇摩鉗太子聞偈焚身、慕魄太子、兔捨身故事;西壁雕滿千佛,下部北側闢有通第8窟的拱門;南壁僅殘存東側一段雕刻;北壁中間闢拱門,上部開明窗。壁面東側殘存立佛、菩薩和樓閣式塔。
 明窗寬3.63公尺,高3.8公尺,進深1.9公尺,兩側壁下部刻山巒,上部均刻二身披風帽的坐禪僧及一淨瓶,北側各有一株菩提樹,樹冠交繞於明窗頂部。拱門高5.1公尺,門道兩壁北側雕三層塔柱,每層每面刻二藥叉作托舉狀,形態多樣。塔頂蕉葉中有化生童子;南側下部雕力士像,上部雕三頭六臂護法神,東壁殘損嚴重;頂部藻井雕一蓮花,周繞六軀飛天,亦風化。
 後室北壁分上下兩層開大龕。上層為盝形帷幕龕,高5.1公尺,龕內雕三世佛,正中交腳彌勒菩薩,座前二獅回首相望;兩側為倚坐佛。龕東、西壁面各有一身半跏思惟菩薩,均風化嚴重;龕楣分十二格刻飛天,姿態各異,其上雕天宮伎樂十四身,演奏琵琶、豎笛等樂器。下層為圓券龕,高3.75公尺,內雕釋迦、多寶二佛並坐,整龕剝蝕嚴重。
 東西南三壁皆上下四層開龕造像,每層二龕,有圓券龕和盝形帷幕龕,龕內多為坐佛。西壁最下層南側圓券龕內為坐佛,龕兩側為梵志,龕外雕山巒形及八位婆羅門弟子持壺傾水,表現釋迦降伏火龍,婆羅門滅火的情節;北側為盝形帷幕龕,龕左右各刻菩薩作合掌跪姿,北側已風化。第二層兩個圓券龕之間共用龕柱,柱頭上承雙龍龕梁。第三層兩個盝形龕,龕側以四層塔柱相隔,塔頂蕉葉有化生童子,塔底有力士承重。南側龕內趺坐佛,北側龕內交腳佛。第四層二圓券龕內均雕坐佛,兩側供養天分上下排列,龕頂二飛天供養摩尼寶珠。壁面頂部為七佛並坐。東壁最下層全部殘毀,第二層也風化嚴重,其餘各層的配置、內容格局與西壁基本相同,僅小有變化。
 南壁拱門兩側最下層亦風化嚴重,可辨拱門東西兩側盝形龕內雕維摩詰與傘蓋下的文殊。第二層均為圓券龕,龕內為坐佛。第三層雕方形帷幕龕,龕內坐佛趺坐說法,兩側有脇侍菩薩、弟子。頂層兩個盝形龕內均雕交腳菩薩。明窗與拱門之間橫長帷幕龕內雕六軀供養天。壁面頂部橫列十三身坐佛。
 後室頂部平棊分為六格,雕刻蓮花、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