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 卷 別:石窟
頁 碼:7/3_904
神通寺千佛崖外景
神通寺千佛崖外景
山東濟南
 
神通寺千佛崖第27龕彌勒佛及力士像
神通寺千佛崖第27龕彌勒佛及力士像
唐顯慶二年(657)

彌勒佛高70公分
 
神通寺千佛崖第50龕二佛並坐像
神通寺千佛崖第50龕二佛並坐像
唐顯慶三年(658)

 
神通寺千佛崖外景
神通寺千佛崖外景
 

神通寺千佛崖
shen tong si qian fo ya

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神通寺西側白虎山東麓,附近有四門塔、龍虎塔並峙。神通寺為僧朗行化道場,以棲隱山嶽而聞名,所建朗公寺即神通寺前身,隋代(581~618)改名為神通道場。神通寺千佛崖摩崖龕像群南北長約35公尺,高約7公尺,現存窟龕百餘個,造像二百餘軀。龕的形制大多採用圓拱形,或就崖面鑿極淺的龕。一九八八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龕內造像以單尊者居多,僅少數龕有兩尊或兩尊以上的,如第17、38、39龕有脇侍像。較大的窟龕主尊高約2.5公尺左右。千佛崖現存題記四十多則,基本上可以判為唐代(618~907)的有三十六則,其中有紀年的十則,時間從唐武德至文明年間(618~684),前後持續六十多年之久。
 比較重要的如第1龕為唐顯慶二年(657)南平長公主造像,內雕一坐佛,低肉髻,面相方圓,著雙領下垂式袈裟,結跏趺坐於束腰蓮座上。第6龕為唐顯慶三年僧明德造像,圓拱形龕內雕一坐佛,衣飾與第1龕略同,雙手結禪定印。第27龕為唐顯慶二年駙馬渝國公劉玄意造像,敞口淺方形龕內雕倚坐彌勒像,面相雍容華貴,身軀豐腴飽滿,著雙領下垂式袈裟,刻劃衣紋的刀法細勁有力,方形龕側雕一力士一天人;劉玄意還曾在龍門石窟賓陽南洞前壁造高逾2公尺的力士像一尊。
 第50龕係唐顯慶三年李世民十三子行青州刺史趙王福造像,為雙龕形制,在圓拱形雙龕內雕坐佛,二佛均作螺髻,面相方圓,高鼻重頤,雙手結禪定印。從上述造像題記可以看出,神通寺千佛崖是以唐太宗(626~649在位)之子、女、婿等一批皇親貴戚為首捐資營造的,主要集中雕鑿於唐高宗(649~683在位)時期,可以作為唐代長安樣式形成的重要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