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坐像 遼代(907~1125) 金銅 高21.4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
|
|
佛坐像
fo zuo xiang
佛結跏趺坐於束腰蓮座上,雙手掌心相對,大拇指與中指相捻,作中品中生印,應為西方淨土世界的阿彌陀佛。 佛肉髻低矮略尖,上有一寶珠,髮際線中央內凹作尖形,眉間白毫凸出。著低領袈裟,腰線高,坐姿挺直,顯得下半身比例較長,腹部與腿部刻劃簡略。胸肌雖厚,然質感硬,衣褶立體流暢,承接唐代(618~907)對人體結構的熟練掌握,卻選擇性地趨於簡化。肩部、手肘處及小腿部分表現皺褶,是遼代(907~1125)造像常見的樣式。臉形長圓,五官分布平均,嘴形小,呈現契丹民族的特徵。 尊像與蓮座一體鑄成,鎏金部分脫落。束腰蓮座由重瓣仰蓮的四足几式座與圓形多層基座組合而成。蓮瓣圓厚,蓮心的蓮蕊刻劃清晰,束腰處透雕桃形圖案,為遼代典型造像特有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