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9/1_82 
          
            
              
                
                    
                        | 
                     
                    
                      
			二祖調心圖 五代(907~960) (傳)石恪 紙本水墨 高36.5公分 寬64.4公分 日本東京台東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 
                     
                    
                      |   | 
                     
                    | 
                石恪 
                   shi ke
                  
			字子專。生卒年不詳。創作活動約於五代(907~960)末至北宋(960~1127)初。成都郫縣(今四川成都郫縣)人。性格滑稽,能言善辯。擅畫釋道、鬼神、人物,初學張南本,好作故事畫,如夏禹治水、鬼百戲等。後畫風變化,筆墨簡括、放逸豪縱,雖非釋門中人,卻頗得佛家禪旨。所繪人物,或誇張變形,或醜怪奇崛,《畫鑑》載,石恪創「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成之」畫風,領先南宋(1127~1279)梁楷減筆人物畫。  北宋太祖(960~976在位)時,奉旨繪開封(今河南開封)相國寺壁畫,深受嘉許,授以畫院官職,卻堅辭還鄉。當時大官腰懸紫金魚袋,以示顯赫,石恪蔑視權貴豪門,嘗繪玉皇朝會圖,卻被魚、蟹水族等龍王部下水府官吏繫腰於身,藉此諷刺達官顯貴。  《宣和畫譜》著錄其佛教作品有羅漢圖、儒釋道三教圖等。《益州名畫錄》、《宋朝名畫評》、《圖繪寶鑑》,亦見著錄。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二祖調心圖二幅,傳為其作品,現為日本重要文化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