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瑪拉比丘故事圖 一七九一年 紙本設色 高12.7公分 美國加州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
|
|
帕瑪拉比丘故事圖 |
|
|
帕瑪拉比丘故事圖
pa ma la bi qiu gu shi tu
此兩幅圖皆出自同一部泰國寫經。此經有一七九一年題記,在所有以帕瑪拉比丘故事作插畫題材的寫經中,此部是最早書有明確紀年的作品。該國寫經從大城時期(Ayutthaya,1350~1767)後期過渡至十九世紀,期間產生顯著變化,除經文字體變細、頁面擴大和高寬比例縮減以致插畫構圖改變外,更出現了描繪帕瑪拉比丘的新題材。其大意敘述帕瑪拉因修禪定,得至忉利天與眾神對話以及聽聞彌勒菩薩開示人間修行之道,復於地獄見種種罪報之狀,返人間後以所見所聞教化眾生。 帕瑪拉、彌勒菩薩和帝釋天對話之畫面中,三人形成上、中、下之三角構圖,右側彌勒菩薩呈帝王裝扮,右手結說法印,端身趺坐。左上帕瑪拉手持蒲扇,趺坐聞法。左下身相碧綠之帝釋天雙手合掌,回首仰望彌勒,其前為供奉佛髮之金盃。另一插圖繪帕瑪拉於雲際飛行,雲層呈波浪狀,設計別致。此類人物像占滿整幅畫面的作品,是拉瑪一世(Rama I,1782~1809在位)時期的構圖特色。 泰國大城時期(Ayutthaya,1350~1767)佛教興盛,其繪畫成就非凡,形式有壁畫、布畫等,經書插圖亦見於當時。早期的大城時期佛教繪畫,人物造型僵硬,色調簡單,後期因受歐洲及中國的繪畫影響,兼引進中國的顏料,色彩亦顯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