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19/1_293
 |
潘天壽(1897~1971) |
|
|
潘天壽
pan tian shou
原名潘天授,改名潘天壽,字大頤,號壽者,別署阿壽、雷婆頭峰壽者、心阿蘭若住持、懶頭陀等。生於一八九七年,卒於一九七一年。書畫家、美術教育家。浙江寧海人。早年曾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即弘一大師),並受到吳昌碩的器重與影響。後從事美術教育和繪畫創作,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重慶國立藝專校長、浙江杭州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協家會副主席等職。 堅守中國傳統繪畫獨特性,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於畫史、畫理頗有研究,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及理論體系,為現代中國畫教學的主要奠基者。重視畫外修養,集詩、書、畫、印才華於一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潘天壽畫冊》、《潘天壽書畫集》、《中國書法史》、《治印叢談》、《聽天閣詩存》等。 精於大寫意花鳥,擅指畫,兼能山水、人物。傾慕明(1368~1644)末清(1644~1911)初四僧畫藝,對石濤、八大山人尤為推崇。博採眾長,取宏用精,風格獨特。以書入畫,筆墨蒼勁。構圖雄渾奇崛,險峭突兀中求平衡,氣勢磅礡,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和結構之美。人物多以僧入畫,造型奇譎雄肆。書法真、草、隸、篆四體皆工,初學鍾繇、顏真卿,後擷取魏碑及古篆漢隸,尤得力於卜文獵碣。行書方圓並用,扁筆為多,姿態奇峭。擅治印,剛勁蒼古。 畫作達摩像、雨霽圖、雁蕩寫生圖等多幅作品,藏杭州潘天壽紀念館;露氣、雨後千山鐵鑄成,藏北京中國美術館。另有濟公與大象、參禪老衲圖,指畫達摩圖、面壁圖、晚山閑打一疏鐘等,及佛教篆刻作品一指禪朱文長方章。 一九八一年杭州當局興建潘天壽紀念館,陳列其藝術貢獻及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