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十五 卷 別:工藝
頁 碼:18/1_353
銅經筒
銅經筒
平安時代(794~1185)

高24.9公分
日本京都左京 鞍馬寺藏
 
銅寶塔
銅寶塔

高57.6公分
 
金銅經筒
金銅經筒
金銅
高30.3公分
 
銅寶幢形經筒
銅寶幢形經筒

高41公分
 
金銅三尊像
金銅三尊像
金銅
高22.7~24.4公分
 
毗沙門天王像鏡
毗沙門天王像鏡

 

鞍馬寺經塚裝藏品
an ma si jing zhong zhuang zang pin

經塚建於日本京都鞍馬寺本堂後方,明治十一年(1878)、大正十二年(1923)、昭和六年(1931)三次挖掘出二百多件裝藏品,均為十二世紀之作。包括各種材質的寶塔、經筒、佛像、掛佛、像鏡、佛具、青白瓷盒子等。此外發現不少小型金銅毗沙門天王像,故知鞍馬山為平安時代(794~1185)守護平安京(今京都)的靈山。一九五五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因佛法衰微,末法思想廣為流傳,祈願在彌勒菩薩誕生之前能保存經典,故盛行營造經塚。將抄寫的經典裝入筒子或箱篋,埋藏地底,稱為經塚。
 此經塚裝藏品中以銅經筒年代最早,筒身表面鏤刻十行,總計一百零八字銘文,上有平安保安元年(1120)字樣,所藏經文乃清原信俊為雙親祈福而禮請鞍馬寺僧人書寫。筒身上覆如笠帽之筒蓋,蓋中央有寶珠鈕,為當時最典型之經筒。銅寶塔亦屬經筒的一種,仿寶塔造型。通體施以青綠色,為平安時代後期所作。
 金銅經筒為銅鍛造,鎏金,圓形筒身由一片金板接合而成。筒蓋平沿外展,表面線刻十六片蓮瓣,中央為寶珠形鈕。底部台座承接筒身,周圍裝飾十二片蓮瓣紋。
 銅寶幢形經筒,分鑄蓋、身和台座,後再以鉚釘固定,通體呈綠青色。筒蓋作蓮瓣形,邊緣微翹,上鑄寶珠形鈕。筒身八角形,每面上半部線刻經題和蓮花座。
 此外,金銅三尊像高22.7~24.4公分,銅鑄,表面仍留有銅箔鎏金的痕跡,和菊花雙鳥鏡板製作的毗沙門天王像鏡等,皆因製作年代久遠而受矚目。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