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掘佛寺遺址佛像西面造像 統一新羅時期(668~935) 石 主尊高351公分 韓國慶尚北道慶州 |
|
|
掘佛寺遺址佛像南面造像 |
|
|
掘佛寺遺址佛像東面造像(局部) |
|
|
掘佛寺遺址佛像北面造像 |
|
|
掘佛寺遺址佛像
jue fo si yi zhi fo xiang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東川洞掘佛寺遺址。據《三國遺事》記載,統一新羅景德王(742~764在位)一次遊幸栢栗寺途中,忽聽到地下傳來佛號聲,便令人掘之,挖出四面雕刻佛像的方形巨石,而創立掘佛寺。方形巨石西面刻阿彌陀三尊像,南面為佛三尊立像,東面藥師佛,北面為佛立像及十一面觀音菩薩像。一九六三年指定為韓國寶物第121號。 西面阿彌陀三尊像造像為四面中最大者,主尊用高浮雕形式雕刻,尚清晰可見。南面佛三尊立像,中尊佛頭部已損,著通肩袈裟,衣褶垂於腹部,薄衣貼體,上半身衣紋形成「U」形垂至下身沿著腿部分成兩處,為統一新羅時期(668~935)金銅佛像中常見的形式。左側菩薩寶髻高結,雙耳垂肩,帔巾垂繞;右側菩薩已完全掉落。東面為結跏趺坐的藥師佛,整體為浮雕雕刻,大致保存完好。北面遺留有浮雕立像及線刻十一面六臂觀音菩薩像各一尊。 此四面佛像大小不一,可能經由不同的人製作,故此作品約在八世紀中先後雕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