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龍山石窟第3窟東壁佛坐像 東魏(534~550) 石 殘高90公分 山西太原 |
|
|
天龍山石窟第3窟
tian long shan shi ku di 3 ku
位於天龍山東峰東側,與第2窟毗鄰,規模也相仿。開鑿於東魏(534~550),為一組同時雕鑿的雙窟,兩窟間原有功德碑,惜已不存。該窟窟口西南向。 窟門為圓拱形,門兩側各雕一八角形柱,柱體風化嚴重,下方均殘,柱頭上飾單葉瓣覆蓮,兩柱承拱形門梁和尖拱形門楣,門梁兩端各雕一回首鳳鳥。窟內平面呈方形,寬2.47公尺,高2.6公尺,進深2.36公尺,覆斗頂,四壁三龕式。 正壁中間開一圓拱形龕,龕楣尖部已至窟頂,龕內雕一佛二菩薩。主尊佛像頭、手已佚,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疏朗,懸裳垂於座前,露右足,結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兩側菩薩立於覆蓮台上,頭、面、手臂皆有殘損。龕外兩側原各有一身弟子像,東側為迦葉,西側為阿難,惜均被盜鑿。 東、西壁拱形大龕內亦均雕一佛二菩薩像。其中東壁主尊善跏趺坐佛,左手施與願印,頭及右手殘,兩側脇侍菩薩上半身殘毀嚴重。除此之外,東壁龕外南側壁面自上而下浮雕樹下思惟菩薩像、維摩詰和三身世俗供養人像,北側壁面一身淺浮雕束髻供養人像,西壁主尊倚坐佛及左側菩薩、右側菩薩頭及右半身,龕外南側壁面上方淺浮雕文殊菩薩坐像、下方二世俗供養人像、北側浮雕一身束髻供養人像,均已被盜鑿。 窟門兩側中、上部均為素面,西側下方原有二身淺浮雕供養人像,亦被盜鑿,東側下方後代鑿一圓洞,原可能也有供養人像。窟頂為天幕式蓮花藻井,中心雕一朵十六瓣的大蓮花,四披原各雕一身飛天及兩朵十二瓣小蓮花,其中飛天已均被盜鑿。該窟彩繪為後世重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