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搜尋 >
頁 碼:9/5_1572
|
雲岡石窟第17窟南壁第二層東側佛龕 北魏(386~534) 石 山西大同 |
|
|
雲岡石窟第17窟北壁交腳菩薩像(局部) 高15.6公尺 |
|
|
雲岡石窟第17窟南壁二佛並坐龕 |
|
|
雲岡石窟第17窟
yun gang shi ku di 17 ku
位於西區,曇曜五窟之一。開鑿於北魏和平年間(460~465)。坐北朝南,單室窟,平面呈橢圓形,穹窿頂。窟內主像為三世佛。 北壁的交腳菩薩為該窟主尊,高15.6公尺,造像風化損毀嚴重。一般認為所表現的是未來佛彌勒。有學者推測,曇曜五窟主尊分別代表了北魏(386~534)的五位皇帝,該窟彌勒菩薩,則代表的是未及即位就已去世的景穆帝(即南安王)。 東、西壁布局相類。東壁主像為坐佛,西壁為立佛,皆為盝形龕,龕楣刻飛天。龕上方壁面雕滿千佛,千佛下層雕有一圓券龕,內為二佛並坐。 南壁開拱門和明窗,兩側各有佛龕數個。拱門東、西壁下層風化,明窗東壁下層有太和十三年(489)補刻的造像龕。龕外層為方形帷幕式,內層為圓券形,雙龍龕柱,尖拱形龕楣浮雕坐佛七身,龕楣兩側和上方雕供養天人;龕內並坐二佛,造型相同,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握袈裟衣角,笑容可掬。南壁壁面布滿佛龕,佛龕形制不一,其中第二層東側有一圓券龕,高約2公尺,龕楣上方雕供養天人。龕內雕一坐佛,頭上高肉髻,抿嘴微笑,半跏趺坐,右手施無畏印,左手置於腿上。身著方格紋僧祇支,袈裟衣褶作折帶紋,線條勁健流暢。蓮瓣紋頭光,火焰紋舉身光,中間飾化佛。龕外兩側各雕刻一脇侍菩薩,衣飾華美,雕刻精細,頗為出色。龕下沿中央有一摩尼寶珠,左右為供養人行列。 該窟造像數量頗多,內容豐富。主尊形體較為秀麗,雕刻細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