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釋迦金棺出現圖 平安時代(794~1185) 絹本設色 高160公分 寬229.5公分 日本京都東山 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 |
|
 |
釋迦金棺出現圖(局部) |
|
|
釋迦金棺出現圖
shi jia jin guan chu xian tu
根據《摩訶摩耶經》描繪。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納入金棺,弟子阿那律上忉利天,告知佛母摩耶夫人佛涅槃之事,佛母驚遽,急忙從天宮下來至佛涅槃處。此圖將佛從金棺出現的場面作單獨表現,而無連續的情節,是日本現存同題材的唯一作品。原為京都長法寺留傳之寶物,現為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與和歌山金剛峰寺藏的涅槃圖並稱為雙璧,為平安時代(794~1185)佛畫之高峰作品。一九五一年指定為日本國寶。 畫面中央娑羅雙樹間,佛從金棺內起身,合掌目視其左下方手持錫杖端坐的摩耶夫人,為母作最後說法。佛身後發出千道光明,出現千尊化佛,金棺周圍環繞弟子、菩薩、天龍八部、鬼神、動物等八十餘會眾,皆仰視佛陀,合掌作禮,表情驚歎,構成同心圓的場景。金棺上置袈裟,娑羅雙樹枝垂掛鉢袋,二者均以粗墨線勾描。本圖以佛和摩耶夫人為主軸,眾人圍繞,顯現戲劇性的一幕,為其特色。 佛及其背光和金棺皆以金色為主,淡黃色的身軀,施以朱色描繪,佛和摩耶夫人的衣著均飾精緻的碎金紋樣。相對地,周圍人物則使用墨線勾描,線條抑揚有致,衣服以白色暈染和色線表現。整體畫面使用朱、丹、茶、群青、綠青、白綠等豐富色彩,及各種中間色,加上碎金銀箔光輝的華麗色調,並施加暈染,使畫面柔和自然。從其設色技法和描法,被認為繪製於十一世紀下半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