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爛陀寺遺址舍利弗塔 印度比哈爾邦 |
|
|
那爛陀寺遺址舍利弗塔 |
|
|
那爛陀寺遺址
na lan tuo si yi zhi
譯名為Nalanda。又稱那蘭陀寺。位於印度比哈爾邦王舍城(Rajgir, Bihar)北方約15公里處,是佛教史上第一所大學,現今為佛教八大朝聖地之一。曾為國際佛教研究中心,鼎盛時期可容一萬名學僧及兩千名教授聚此研修授課,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載「國王欽重,捨百餘邑,充其供養」,可謂是佛教學術的黃金期,是當時最大佛寺。 鳩摩羅笈多一世(Kumaragupta I,約415~455在位)時始建,後陸續擴建。七世紀戒日王(Siladitya,約605~647在位)時期達到鼎盛。一一九三年因伊斯蘭教徒入侵印度,寺幾乎被燒毀無存。一八六一年,英國考古學家康寧漢依《大唐西域記》所描述的地點發現該寺遺址,並挖掘出一枚古印信,上有銘文「住於那爛陀大寺之賢聖比丘組成的僧團」。 該寺遺址面積達15公頃,原有高牆圍繞,似一座城堡。建築群採磚石結構,分為八區,共有十座寺院。推測建築布局和鹿野苑相仿,東區是僧院,西區為塔寺。圖書館共三座,最高一座達九層,傳說被燒毀前曾藏書九百餘萬卷。 該寺現存遺蹟多座,其中舍利弗塔位於西區,共三層;外牆飾花紋圖樣,四角的壁龕雕有佛陀成道、鹿野苑度五比丘及在靈鷲山弘法等情節。 印度獨立後,在當地修建那爛陀佛法修學中心(Nava Nalanda Mahavihara),開設中、日、梵、巴、藏文佛學課程,供國際人士修學,並收藏書本、期刊、珍貴文獻等。一九五七年,中國政府於附近建立玄奘紀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