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五 卷 別:雕塑
頁 碼:10/1_319
四臂觀音菩薩像
四臂觀音菩薩像
十二至十三世紀
金銅
高22.7公分
臺灣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四臂觀音菩薩像
si bi guan yin pu sa xiang

此高棉(今柬埔寨)造像鎏金多處剝落,立於方形平板狀台上。一面四臂,梳高髻,頂飾坐佛,額上有第三眼。右側一手持念珠,一手持蓮蕾;左側一手持經冊,一手持淨瓶,是吳哥時期(約9~15世紀)觀音菩薩常見的圖像特徵。
 菩薩臉形略方,兩頤圓,唇厚,鼻寬,表現柬埔寨人種特色。肩寬,上身比例短,腰部略緊縮,手臂如管狀,腿呈柱狀,肌肉圓壯,四肢及身體的結構趨概念化,肌肉感硬實,是柬埔寨十二至十三世紀風格特色。
 頭戴厚冠,頸佩項圈,上臂飾釧,腰帶垂寶石飾物,裝飾品厚重,與全像的風格一致。下身著山樸(Sampot),裙褶平行細密,於身體中央作多層魚尾裝飾,刻劃細膩,十三世紀中國元代(1271~1368)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中,曾特別提及此高棉特有的服裝式樣。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