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個星石窟 新疆焉耆 |
|
 |
七個星石窟第4窟窟頂壁畫 約八世紀 |
|
|
七個星石窟
qi ge xing shi ku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西北約30公里處,七個星佛寺遺址西北約1公里霍拉山的山腰處。約始鑿於四至五世紀,以後陸續修建,一直沿用到十世紀後。石窟群依山而鑿,現知殘存十個洞窟。焉耆為絲綢之路北道重鎮,是龜茲佛教和高昌佛教的連接點。二○○一年隨七個星佛寺遺址整體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窟形制有三種,主要為中心柱窟,分為前室和主室。前室多已塌毀,主室平面呈方形,縱券頂,中心柱正壁不開龕,一般設低平台以置佛像,現佛像已無存;左右甬道較短,後甬道或設涅槃台。第二種形制為小像窟,亦分前室和主室。第三種為禪窟,僅見一窟,平面作長方形,縱券頂,後壁有一小室,左、右壁分別鑿三小室。 壁畫保存狀況不佳,部分窟內遺存少量的伎樂、雲紋、飛天等圖像,其中第4窟窟頂可見以枝蔓交錯而成的橢圓形圖案,內繪一菩薩或化生童子;枝蔓間飾以雲頭、花朵和卷葉紋,頗富裝飾趣味。禪窟中亦發現有比丘禪觀圖。 從殘存壁畫可知繪畫風格,與庫木吐喇石窟相似,受中原佛教繪畫藝術的影響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