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書籍介紹
內文搜尋
專題報導
叢書系列
相關活動
聯絡我們
助印辦法
目前位置:首頁>內文搜尋 >

 

內文搜尋 >

筆劃: 卷 別:附錄
頁 碼:13/4_1496
禪定印
禪定印
 
觸地印
觸地印
 
說法印
說法印
 
轉法輪印
轉法輪印
 
無畏印
無畏印
 
與願印
與願印
 
九品印
九品印
 
九品印
九品印
 
智拳印
智拳印
 
金剛吽迦羅印
金剛吽迦羅印
 
論辯印
論辯印
 
期剋印
期剋印
 

佛教尊像印相

三、佛教尊像印相
 印相又作契印、印契、手印、印。印相最早並無固定軌則,密教興起後,才有進一步闡釋印相之意義及利益。印相由於各種儀軌成立時間之先後而有差異,又因印度、尼泊爾、中國等各地傳承之不同,而產生諸多變化,以同一尊佛菩薩而言,顯教之印相與密教之印相亦會不同。一般常見印相列舉如下:
 (一)禪定印
 又稱定印。雙手仰置於腹前,二手相疊,拇指相接。佛陀成道前,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禪定時,即作此印。
 (二)觸地印
 又稱降魔印。左手置於膝上,右手下垂,手掌向內,伸五指,觸地或覆於膝上。佛陀成道前,魔王前來擾亂,佛陀手心向內,指尖垂指按地,剎時地神踴出,證明佛陀之福業勝德,魔王為之敗退,故此印有象徵降魔之意。
 (三)說法印
 又稱轉法輪印。即拇指與食指相捻,其餘三指微微彎曲。象徵佛陀為眾生說法,開啟眾生的內心智慧之印相。
 (四)轉法輪印
 又稱說法印。兩手置於胸前,右掌與左掌相反,左右手指輕觸成環狀。表現釋迦牟尼佛說法姿態,摧破眾生煩惱,使身心清淨。
 (五)無畏印
 《法句譬喻經》卷三:「調達欲害佛,放五百醉象時,佛舉五指調御之」。佛陀作此印時,右手五指上伸,掌心朝外,屈肘舉於肩側。此印相象徵佛陀給予眾生安樂無畏。
 (六)與願印
 又稱施願印。手掌掌心向外,屈肘垂下,向前伸出,舒指仰掌。表示佛菩薩能滿足眾生的願望,滿足實現眾生所求之悲願,流注如意寶或甘露水之相。
 (七)九品印
 據《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說,依念佛者之罪業與修行,所分之九階級印相。
 其印相為:上生,以雙手置於膝上的彌陀定印(右手置左手下);中生,兩手當胸的說法印;下生,右手上、左手下的無畏印及與願印。屈指時,拇指與食指相捻為上品、拇指與中指相捻為中品、拇指與無名指相捻為下品,互相組合為九種印相。
 (八)智拳印
 左右二手置於胸前,各結金剛拳,左拳伸出食指,以右拳握之。其右手表佛界,左手表眾生界,顯示生佛不二、迷悟一體之妙理,為密教金剛界大日如來所結之印相。結此印能滅無明妄想,入於佛智,故稱。
 (九)金剛吽迦羅印
 雙手相交於胸前,右手疊於左手上方。雙手作鬆散的金剛拳狀,中指無名指屈向掌心,以拇指壓住此二指,翹食指,手中有時握有金剛鈴杵。此印相象徵無法被破壞,可戰勝三界,常見於諸多密教護法明王等神祇之手印。
 (十)論辯印
 拇指與食指相捻,餘三指自然彎曲,常見於東南亞佛造像之手印。為泰國他叻瓦滴時期(Dvaravati,約6~13世紀)發展出來的造像特徵,當地一些學者視為佛陀從忉利天返人間相。
 (十一)期剋印
 主要用食指結印。食指宛如鐵鉤及蠍尾般,從或緊或鬆的拳中伸出,拇指和中指相捻,為威嚇邪惡之印相,屬密宗的降魔印之一。
博物館資料:

 

相關詞條: